苏冕与会要(第4页)
[13]前引《唐会要》卷三十六“修撰”条作“缵国朝故事”。
[14]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69页。
[15]陈仲夫:《唐六典简介》,见李林甫:《唐六典》书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2页。
[16]王溥:《唐会要》卷四十二《月蚀》,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763~764页。
[17]刘昫等:《旧唐书》卷十八下《宣宗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32页。按《唐会要》卷三十六“修撰”条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当是王溥据《旧唐书·宣宗本纪》旧文补入。
[18]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崔元略传》附《崔铉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262页。
[20]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第69页。
[2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太祖建隆二年”,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39页。
[2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典故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62页。
[23]参见陈高华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第210页:“武宗时,崔铉又续四十卷。”
[24]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四《类书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658页。
[2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一《史部·政书类一》,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94页。
[27]参见张传玺:《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63页。
[28]吴枫:《简明中国古籍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772页。
[29]卷七至卷十原文散佚,此为后人所补。参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一《史部·政书类一》,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94页。
[30]参见本书《重读〈通典〉史论》一文。
[31]王溥:《唐会要》卷四十三《五星临犯》,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771页。
[32]王溥:《唐会要》卷三十六《修撰》,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656页。
[33]王溥:《唐会要》卷七十四《论选事》,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335页。
[34]王溥:《唐会要》卷七十八《诸使杂录上》,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438页。
[35]王溥:《唐会要》卷七十八《诸使杂录上》,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438~1439页。
[36]王溥:《唐会要》卷七十九“谥法上”条,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465页。谥号“恭”,原注:“尊贤贵义曰‘恭’,爱民长悌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礼敬宾曰‘恭’,率事以信曰‘恭’。”
[37]王溥:《唐会要》卷五十一《官号·名称》,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884~885页。
[38]王溥:《唐会要》卷四十四《杂灾变》,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792页。
[39]王溥:《唐会要》卷十三《亲飨庙》,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301页。
[40]王溥:《唐会要》卷六十《御史台》,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042页。
[41]王博:《唐会要》卷三《皇后》,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27页。
[42]王溥:《唐会要》卷五十三《官号·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920页。
[43]王溥:《唐会要》卷二十一《诸僭号陵》,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408页。
[44]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七《五礼篇目》,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664~670页。
[45]杜佑:《通典》卷四十一《礼典·礼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119页。
[46]刘昫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儒学下·苏弁传》附《苏冕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9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