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评隋书史论1(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0]魏徵等:《隋书》卷六十三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900页。

[31]魏徵等:《隋书》卷八十五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900页。

[32]吴兢:《贞观政要》卷十七《崇儒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19页。

[33]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4页。

[34]吴兢:《贞观政要》卷六《悔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06页。

[35]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4页。

[36]魏徵等:《隋书》卷六十六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67页。

[37]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太宗贞观元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145页。《贞观政要》卷三《择官》载此事于贞观二年。

[38]魏徵等:《隋书》卷六十六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67页。

[39]魏徵等:《隋书》卷四十二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209页。

[40]魏徵等:《隋书》卷五十二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346页。

[41]魏徵等:《隋书》卷六十四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22页。

[42]吴兢:《贞观政要》卷一《君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页。

[43]洪迈:《容斋续笔》卷五“秦隋之恶”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71页。

[44]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炀帝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50页。

[45]范祖禹:《唐鉴》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0~41页。

[46]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太宗八”,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92~693页。

[47]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三“萧房知人”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65页。

[48]叶適:《习学记言序目》卷三十七“隋书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33页。

[49]魏徵等:《隋书》卷四《炀帝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6页。

[50]魏徵等:《隋书》卷七十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35页。

[51]魏徵等:《隋书》卷七十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35页。

[52]魏徵等:《隋书》卷五《恭帝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02页。

[53]魏徵等:《隋书》卷六十三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05页。

[54]魏徵等:《隋书》卷八十四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84页。

[55]魏徵等:《隋书》卷六十三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05页。

[56]魏徵等:《隋书》卷八十四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84页。

[57]魏徵等:《隋书》卷二《高祖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55页。

[58]魏徵等:《隋书》卷八十三《西域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60页。

[59]魏徵等:《隋书》卷五《恭帝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02页。

[60]魏徵等:《隋书》卷八十五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887页。

[61]吴兢:《贞观政要》卷十《慎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05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