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说帝王略论的历史比较方法1(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5]见马总:《通历》卷四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8页。

[6]参见吴兢:《贞观政要》卷一《君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页。

[7]见马总:《通历》卷十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4~115页。

[8]魏徵等:《隋书》卷二《高祖纪下》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55~56页。

[9]见马总:《通历》卷四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页。

[10]见马总:《通历》卷七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7页。

[11]见马总:《通历》卷四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按:周征松《通历》点校本无此引文。

[12]敦煌本《帝王略论》残卷(伯2636号)卷一。

[13]见马总:《通历》卷六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7页。

[14]班固:《汉书》卷五《景帝纪》赞,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53页。

[15]敦煌本《帝王略论》残卷(伯2636号)卷二。

[16]敦煌本《帝王略论》残卷(伯2636号)卷二。

[17]见马总:《通历》卷六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1页。

[18]见马总:《通历》卷七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5页。

[19]见马总:《通历》卷八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7页。

[20]见马总:《通历》卷九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3页。

[21]见马总:《通历》卷八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6页。

[22]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二《虞世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66页。

[23]以上均见赵蕤:《长短经》卷二《君德》篇,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第119~172页。

[24]马总:《通历》卷十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7~108页。

[25]犹子,即侄子。《周书》卷二《文帝纪下》记:西魏恭帝三年九月,“太祖(按:指宇文泰)有疾,还至云阳,命中山公护受遗辅嗣子。”(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31页)字文护,宇文泰之兄宇文颢之少子,其事见《周书》卷十一《晋**公护传》(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第165~182页)。

[26]见马总:《通历》卷九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8页。

[27]见马总:《通历》卷四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页。

[28]见马总:《通历》卷九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1~104页。

[29]《左传》庄公十四年,杨伯峻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99页。

[30]《左传》庄公十四年,杨伯峻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927页。

[31]《左传》庄公十四年,杨伯峻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713页。

[32]参见白寿彝:《史记新论》,北京:求实出版社,1981年,第86~91页。

[33]见马总:《通历》卷七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7页。

[34]见马总:《通历》卷十所引,湖南叶氏梦篆楼1915年排印本。参见周征松《通历》点校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0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