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史学家和政治(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2]参见杜佑:《通典》卷七《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56页。

[23]参见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序、卷十八《选举六》评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08、454~456页。

[24]参见杜佑:《通典》卷四十《职官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107~1109页。

[25]参见杜佑:《通典》卷一百六十三《刑法》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189~4190页。

[26]参见杜佑:《通典》卷一百四十八《兵》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779~3780页。

[27]引参见杜佑:《通典》卷一百八十五《边防》序,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4978~4980页。

[28]参见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礼八》议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355页。

[29]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250页。

[30]乾隆:《重刻通典序》,见杜佑:《通典》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5513页。

[3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一《史部·政书类一》,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94页。

[32]魏徵等:《隋书》卷七十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36页。

[33]魏徵等:《隋书》卷二《高祖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56页。

[34]魏徵等:《隋书》卷四《炀帝纪》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5~96页。

[35]魏徵等:《隋书》卷七十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36页。

[36]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卷三《君臣鉴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6、83~84页。

[37]吴兢:《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25页。

[38]魏徵等:《隋书》卷二十四《食货志》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671页。

[39]范祖禹:《唐鉴》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9~40页。

[40]魏徵等:《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序及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88页。

[41]魏徵等:《隋书》卷七十三《循吏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673页。

[42]魏徵等:《隋书》卷六十六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1567页。

[43]以上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唐太宗贞观五年,卷一百九十五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201、6259页。

[44]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二《李百药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73、2576页。

[45]参见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7、48页。

[46]苏轼:《东坡志林》卷五《论古·秦废封建》,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04页。

[47]李延寿:《北史》卷一百《序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3343页。

[48]房玄龄等:《晋书》卷五十六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547页。

[49]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唐太宗贞观七年”,卷一百九十八“贞观二十一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216、6360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