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4页)
[104]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史馆上·修前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287~1288页。
[105]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徵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50页。
[106]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三《令狐德棻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98页。
[107]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一《修晋书诏》,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67页。
[108]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史馆上·修前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288页。
[109]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三《令狐德棻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98页。
[110]吴兢:《贞观政要》目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4页。
[111]吴兢:《贞观政要》卷一《君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页。
[112]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7~18页。
[113]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政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6页。
[114]吴兢:《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83~84页。
[115]吴兢:《贞观政要》卷十《慎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92~293页。
[116]吴兢:《贞观政要》卷十《慎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93页。
[117]吴兢:《贞观政要》卷十《慎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94页。
[118]吴兢:《贞观政要》卷十《慎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01页。
[119]《唐会要》,《册府元龟》二说不同,笔者以为当从《唐会要》作贞观二十三年为是。参见吴云等编:《唐太宗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05页。
[120]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十《帝范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20~121页。
[121]董诰编:《全唐文》卷十《帝范后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21页。
[122]瞿林东:《唐代史学论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31~132页。
[123]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二《虞世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66页。
[124]吴兢:《贞观政要》卷七《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23~224页。
[125]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恩奖》,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657页。
[126]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徵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561页。
[127]吴兢:《贞观政要》卷二《纳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9页。
[128]本文原载《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3期。
[129]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一辑《乙丙之际箸议第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7页。
[130]《孟子》卷六《滕文公下》,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55页。
[131]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95页。
[132]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1888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4页。
[133]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420页。
[134]以上所引均见吴兢:《贞观政要》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页。
[135]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八“唐宣宗大中二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8032页。
[136]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三《岳阳楼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9页。
[137]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一《上皇帝万言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页。
[138]以上见司马光:《稽古录》卷十六《历年图序》,王亦令点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第649~653页。
[139]范祖禹:《唐鉴》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3页。
[140]范祖禹:《唐鉴》卷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