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 中华民族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论纲434(第4页)
[76]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3~284页。
[77]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699页。
[78]李大钊:《史学概论》,《李大钊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61页。
[79]本文原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80]《周易·大畜》,《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0页。
[81]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471页。
[82]魏徵等:《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二》后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第992页。
[83]《国语》卷十八《楚语下》,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80页。
[84]《国语》卷十七《楚语上》,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28~529页。
[85]《论语·为政》,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1~22页。
[86]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726页。
[87]班固:《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735页。
[88]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97页。
[89]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297~3298页。
[90]班固:《汉书》卷一百下《叙传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271页。
[91]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四《国史部·恩奖》,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6657页。
[9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末《进书表》,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9608页。
[93]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四》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4页。
[94]《诗经·大雅·**》,《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刻,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54页。
[95]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后论,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25页。
[96]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183页。
[97]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三《封建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48页。
[98]范祖禹:《唐鉴》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42页。
[99]苏轼:《东坡志林》卷五“秦废封建”条,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03页。
[100]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0页。
[102]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1页。
[103]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至当》,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68页。
[104]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孟子·离娄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01页。
[105]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资治通鉴》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4页。
[106]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资治通鉴》卷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4页。
[107]龚自珍:《龚自珍全集》第一辑《尊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1页。
[108]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0页。
[109]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集全》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44~445页。
[110]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534页。
[111]梁启超:《新史学·中国之旧史》,《饮冰室合集》第1册文集之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页。
[11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页。
[113]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1页。
[114]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页。
[115]本文原载《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2期。
[116]《左传·宣公二年》,杨伯峻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662~6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