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第3页)
[24]同上书,第284页。
[25]同上书,第278页。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9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6页。
[28]同上书,第16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
[30]同上书,第357页。
[31]杨耕:《为科学社会主义辩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1期,第33页。
[33]参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59页。
[34]孙正聿:《思想中的时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2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08页。
[36]参见高清海:《人的未来与哲学的未来——类哲学引论》,《学术月刊》1996年第6期,第3页。
[37]《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9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39]参见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4期,第38-40页。
[40]高放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2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9页。
[42]参见高放:《以宽广、深邃的目光观察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1期,第39-44页。
[43]高放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44]于沛:《十月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第8页。
[45]参见王宜秋:《关于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3期,第68-70页。
[46]《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48]同上书,第234页。
[49]1881年1月6日荷兰工会运动领导人斐·多·纽文胡斯写信求教于马克思,请他回答如下的问题:如果社会党人取得政权,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胜利,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首要的立法措施是什么等问题。马克思回复了这封信。
[5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
[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1-342页。
[52]于沛:《十月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第13页。
[53]于沛:《十月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第13页。
[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5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217页。
[56]参见陈立旭:《新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三大趋势》,《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