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伦理理想02(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48]参见[英]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岳长龄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43-144页。

[49]转引自同上书,第144页。

[5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5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5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6-47页。

[5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3、82、81页。

[54]同上书,第128页。

[5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56]同上书,第105页。

[57]同上书,第140页。

[58]参见同上书,第140页。

[5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页。

[60]同上书,第85页。

[61]同上书,第106页。

[62]同上书,第82页。

[63]同上书,第140页。

[64]同上书,第82页。

[6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66]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243页。

[6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86页。

[68]参见同上书,第86-87页。

[6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70]同上书,第81、82页。

[7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73]参见同上书,第13页。

[74]同上书,第82页。

[75][比利时]亨·德曼:《新发现的马克思》,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1页。

[7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9、140页。

[7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78]参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9-370页。

[79]柯尔施非常正确地指出,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的联系,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共产主义类型的最独特的标志”,因此在解读马克思较后期的理论时,“认为一个纯粹思想的理论似乎已经取代了革命意志的实践,这不过是肤浅的一瞥。这种革命意志在马克思著作的每一个句子之中都是潜在的——然而是存在的,潜在于每一决定性的章节中,尤其是在《资本论》第1卷中一再地喷发出来。人们只需想一下著名的第24章第7节关于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的论述,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参见[德]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荣新海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5页。

[8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8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84页。

[82]同上书,第83页。

[83]同上书,第83、93页。

[8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0、129页。

[85]同上书,第122页。

[8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