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一核五带十群产业发展格局(第2页)
3。沈阳浑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沈阳浑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沈阳浑南新区为依托,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装备、软件等核心产业,培育数字医疗设备、数字消费品、汽车电子、新型显示器件及嵌入式软件等产业。浑南新区位于沈阳市城区南部,总面积为126。6km2。新区各重点产业各环节都流动着电子信息的“血液”,数字医疗、电子汽车、IC装备……电子信息产业正以集群合力之强势引领大浑南新兴产业和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迅跑。软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与神经,浑南新区软件产业已成集群化发展的态势。数字医疗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后起之秀,浑南新区建有中国唯一的数字医疗设备生产基地。在IC装备领域,浑南新区初步形成了国内首家集IC装备整机研制、关键精密零部件及子系统加工、系统集成及配套技术开发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基地内建有目前国内唯一的IC装备产业专业孵化器。
4。本溪生物制药产业集群
本溪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构建国家级新药研发为平台,以参与国际中药生产经营标准制定为主攻方向,建设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外延和内涵上构建“中国北方药谷”。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于2008年开始打造,总投资147×108元,产值365×108元。其中生产型项目97个,科研类项目34个。目前已开工项目62家,其中包括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及实训中心。2010年,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晋升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成为继上海张江之后,科技部批准的第二个“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三)沈铁工业走廊产业带
沈铁工业走廊产业带以102国道为主发展轴,以沈北蒲河新城、铁岭凡河新区为主要功能组团,重点发展铁岭专用车改装产业集群,发展光电信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业。
1。沈铁工业走廊
沈铁工业走廊是连接沈阳与铁岭两市的一条产业轴线,也是连接辽宁与吉林、黑龙江省的一条重要纽带,加快建设沈铁工业走廊对推动辽宁北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沈铁工业走廊总体上呈“一体两翼”架构。“一体”即沿102国道和京哈高速公路,从铁岭县新台子镇至昌图县毛家店镇南北一体;“两翼”即开原—西丰、银州区—调兵山东西两翼。涵盖了全市7个县(市)区和两个经济开发区的37个乡(镇)街,总面积3313km2。整个沈铁工业走廊由“三大经济板块”组成,即核心区、北部延伸区和东部延伸区,重点规划建设17个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94km2。核心区由铁岭县、开原、调兵山、银州区、清河区组成,其中先导区是建设的重点,它南起与沈阳交界的铁岭县新台子镇,北到铁岭中心城区,由“一城七区”组成。一城即凡河新城区;七区即铁岭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懿路工业园、腰堡工业园、凡河工业园、银州区工业园区、铁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平顶堡铸造工业园。北部延伸区即开原—昌图一线,东部延伸区即开原—西丰一线。“十一五”期间,铁岭市人口的60%,就业岗位的70%,经济总量的80%都聚集在沈铁工业走廊这条经济隆起带上。沈铁工业走廊将立足于“开放牵动、工业主导、项目支撑”,结合自身区域的特点,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全力打造能源、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现代物流三大基地;积极培育装备制造、化学医药、新型建材、食品制造和高新技术五大支柱产业。
2。铁岭专用车生产基地
铁岭专用车产业集群以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为依托,借助沈阳、长春汽车产业优势(铁岭正处于长春、沈阳东北汽车工业带的中心区),积极推动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旨在建设全国主要的专用车生产基地。根据“生产基地选址要集中连片,交通便捷,临近新城,为新城区提供产业支撑,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的总体要求,铁岭市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将铁岭专用车生产基地建在铁岭县腰堡镇。该镇南距沈北新区4km,北距铁岭新城区4km,区位优势独特,城市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强。基地总规划面积为38。3km2,其中汽车制造加工用地20km2,起步区7km2。按照汽车整车与零部件生产、研发与检验、贸易与物流、汽车文化与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设思路,规划出生产加工区、研发区、物流配套区、公共服务及生活配套区、零部件配套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6大功能区。
(四)沈辽鞍营通海产业带
沈辽鞍营通海产业带是沈西工业走廊向西南进一步的延伸,止于营口滨海大道,全长152km,将辽宁中部城市群与沿海经济带连接起来。辽宁中部城市群雄厚的产业和人才优势与沿海的开放效应,将在沈辽鞍营通海产业带上融会贯通,腹地与沿海良性互动的格局将随之形成。沈辽鞍营通海产业带以鞍海经济带建设为基础,旨在发挥已有产业基地和营口港的双重优势,重点建设沈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鞍山达道湾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营口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和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产业集群。
1。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产业集群
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产业集群旨在开发以炼油、乙烯和芳烃为代表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三大产品链,建设全国重要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产业集群以辽阳芳烃及化纤原料基地为依托,该基地规划面积20km2,充分利用辽化及周边地区可提供的基础原料和产业优势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三大产品。截至2009年,基地精细化工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0家,新入驻项目15项,项目总投资32×108元,实现了“精细化工园区累计开发2km2,引进项目10个以上,新增投资20×108元”的目标。2010年1月,以辽阳石化公司为核心区的辽阳芳烃基地被国家科技部正式认定为“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预计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基地建设,完成投资500×108元,实现产值1200×108元。届时,辽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芳烃及化纤原料生产基地,并向世界级大型芳烃产业基地迈进。
2。沈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沈西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为中心,依据各地自身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装备类产品和配套产品,形成装备制造业布局优化、协调发展的格局。200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授予铁西区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的旗帜,这标志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数控机床、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品领域的77个主要产品中,沈阳铁西区的44个产品在国内市场率居同行业首位,装备制造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已基本形成。到2020年,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000×108元以上,形成9个主导产业、20个基础产业集群、5个公共服务平台、20个世界一流企业、100个世界一流产品。
3。鞍山达道湾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
鞍山达道湾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位于达道湾新城,依托鞍钢钢铁资源,重点发展精特钢、钢材制品与加工、钢铁装备、钢铁副产品深加工、钢铁物流产业,旨在建设世界级钢铁产业及钢铁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2010年3月,达道湾新城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此次开工的达道湾新城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项目包括标准厂房、光电大厦、五金电动工具市场、研发及企业技术中心大厦和商务酒店。项目总占地面积103×104m2,总建筑面积108×104m2,总投资30×108元。项目全部建成后不仅可容纳近百户钢铁深加工企业入驻,而且可以带动相关投资近百亿元,为做强、做大钢铁深加工集群提供产品配套、创新平台、孵化基地等全方位服务,从而将达道湾钢铁深加工产业打造成为沈阳经济区的钢铁旗舰,把达道湾新城打造成为辽宁省新城建设的标杆区、示范区。
4。营口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
营口仙人岛石化产业集群旨在充分利用港口优势,依靠进口国外原油,从而全力推进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建设,发展临港石化产业,新建大型油化一体化项目,为城市群石化原料提供保障。仙人岛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快捷,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和哈大客运专线纵贯全境,距修建中的营口机场只有半小时车程。石化产业是仙人岛未来发展的重头戏,通过发挥沿海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油品加工、精细化工、改性树脂、新材料等,形成产业链条,拉动相关项目,打造高附加值的石化产业集群。新城区规划建设集研发、孵化、论坛、会展等于一体的“仙人岛化工科技城”,并以此为载体,积极引进海外跨国公司、国内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研发机构以及为之服务的中介机构,搞好产品开发,努力把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石化产业基地和研发创新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五)沈阜产业带
沈阜产业带依靠沈阳中心城市的带动和锦州港的拉动,以新民和彰武为主要支撑点,重点建设彰武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农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配套产业。沈阜产业带以102线(新民段)、304线(阜新段)为主轴线。新民段长度70km,总规划面积为2100km2;阜新段东起沈阳新民市,向西延伸至沈彰新区、阜新市主城区、清河门区,全长150km,总规划面积1750km2。
1。沈彰新城
根据“突破辽西北”的战略目标,提出要把彰武作为沈阜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板材家具加工制造基地,把彰武打造成以板材家具加工制造基地为主导的主题产业新城——沈彰新城。规划中的沈彰新城总占地175km2,东起沈通高速公路,南至新民市交界、西至柳河西岸、北至省道彰康公路出口处。其中建设用地90km2,由8km2的中国北方家具制造研发基地、12km2的彰武县城、50km2的新城和20km2的柳河水岸新区4部分组成,包括西六家子乡、彰武镇、兴隆山乡三个乡镇和四个街道办事处。到2015年,沈彰新城将粗具规模,全部完成将在2030年。2015年规划人口达到30×104,2020年规划人口达到50×104。“新城”的重点是发展家居产业,主要分为北欧家具、国际家具、配套产业、家饰环境、物流产业等八大园区和设计创意、商贸展示两个中心。未来的沈彰新城将要成为北欧家具产业在东北地区的集聚中心和全球生产、研发、物流基地。
2。阜新彰武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阜新彰武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区域林业资源优势,旨在培育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高起点规划阜新彰武林木家具深加工园区,建设全国最大的林产品加工集散地和林产品交易中心。彰武林产品加工园区位于彰武县城东北,距县城约为3km,据沈通高速公路出口约150m,紧临省道彰桓线,靠近大郑铁路彰武站和304国道,区位优势明显。规划面积5。36km2,其中林产品交易中心0。41km2,物流仓储用地0。53km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0。07km2。园区旨在大力引进林产品储运、粗精加工、各种板材、地板、家具生产、木制品区域性贸易、林产品设备制造和配套化工原料等规模化产业,将林产品加工产业建成彰武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林业产业集群的建成,将使转型中的阜新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将更加合理;可再生资源利用比例将大大提高;全市经济总量和各级财政收入都将实现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