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史学成就102(第4页)
[51]《史学史研究》编辑部:《座谈中国史学史之史》,载《史学史研究》1985年第1期。
[52]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52~355页。
[53]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54页。
[54]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54页。
[55]即指本文所引之《中国史学史》第一册及计划中的其余各册——引者。
[56]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95、196页。
[57]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54页。
[58]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95页。
[59]江泽民:《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
[60]白寿彝:《白寿彝教授在大会上的讲话》,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
[61]白寿彝:《编著〈中国通史纲要〉的一点体会》(此文由瞿林东执笔),载《书林》1982年第3期。
[62]转引自许殿才:《七十年心血铸就的丰碑——“祝贺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七十周年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侧记》,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
[63]转引自许殿才:《七十年心血铸就的丰碑——“祝贺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七十周年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侧记》,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
[64]参见白寿彝:《中国伊斯兰史存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56~103页。
[65]作者题名为《元代回教人与回教》,收入白寿彝:《中国伊斯兰史存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66]白寿彝:《跋〈重建怀圣寺记〉》,《中国伊斯兰史存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38页。
[68]白寿彝:《〈泉州伊斯兰教石刻〉序》,《中国伊斯兰史存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45页。
[69]分别见白寿彝:《学步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第1~4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6期。
[70]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86页。
[71]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70页。
[72]均见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73]参见刘淑娟:《侯外庐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载《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3期。
[74]参见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以下简称《民族宗教论集》。
[75]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6~65页。
[76]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第一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99页。
[77]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第七、八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57~294页。
[78]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6~65页。
[79]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30、195~196页。
[80]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22~423页。
[81]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0页。
[82]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