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史学成就102(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5]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7页。

[16]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28页。

[17]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8页。

[18]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10页。

[19]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0页。

[20]白寿彝:《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53页。

[21]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08、309页。

[22]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885、886页。

[23]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60页。

[24]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55页。

[25]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02页。

[26]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03页。

[28]参见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62~486页;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95~601页。

[29]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释通》,叶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73页。

[30]王夫之:《读通鉴论》卷末《叙论四》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114页。

[31]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2页。

[32]1994年,为祝贺白先生八十五华诞,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主编了《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祝贺白寿彝教授八十五华诞》论集。其中有几篇论文是关于白寿彝先生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如安作璋、耿天勤先生的《白寿彝先生对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杰出贡献》,龚书铎先生的《对史学社会功能的一点思考》,王桧林、李秋沅先生的《史学遗产的继承和史著的创新》,刘家和先生的《先秦史学传统中的致用与求真》,陈其泰先生的《推进史学史学科的建设》等,或全面地或有侧重点地对白寿彝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做了评价。这些论文,在阐发白寿彝先生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的贡献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启发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我想概括地谈几点认识,有些地方虽然难以避免重复,而有些地方或许也有一点拾遗补阙的参考价值。

[33]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饮冰室合集》第十二册专集之九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53页。

[34]周谷城:《周谷城学术精华录》,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263页。

[35]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99~414页。

[36]周谷城:《周谷城学术精华录》,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263页。

[37]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95~601页。

[38]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编:《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祝贺白寿彝教授八十五华诞》,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4页。

[39]白寿彝主编:《史学概论》,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7页。

[40]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1页。

[41]指《中国史学史》第一册——引者。

[42]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页。

[43]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62~486页。

[45]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03、605页。

[46]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03页。

[47]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05页。

[48]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96页。

[49]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348、349页。

[50]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7~172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