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魂传讯柳暗花明(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日子在青灯古卷与沉寂梅影中悄然滑过,转眼已是春暮夏初。延禧宫依旧是被遗忘的角落,安陵容每日诵经、抄书、侍梅,姿态虔诚得仿佛真要就此斩断尘缘。连宝鹃都习惯了这般暮气沉沉,只在无人时,才会对着那盆只剩下绿叶的梅树,悄悄叹一口气。

安陵容的心却如同绷紧的弦,未曾有一刻放松。她表面上对那埋下“种子”的梅根不闻不问,实则每日晨昏定省般照料时,眼角的余光都会极快地扫过那片区域,留意着任何一丝微小的变化。

然而,土壤依旧,梅叶青翠,长春宫那边也再无声息。仿佛那粒“种子”石沉大海,又或者,端妃那边的调查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阻碍。

就在安陵容几乎要以为此路不通,需另寻他法时,一个极其细微的异常,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是一个雨后初晴的清晨,露珠在梅叶上滚动,折射着熹微的晨光。安陵容照例为梅树松土,指尖拂过那块埋藏过干花的褶皱树皮时,感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周围土壤的湿润与……黏腻。

她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依旧缓慢而细致地松着土,指尖却暗中在那处细细捻磨。那不是雨水的湿润,倒像是某种……极稀薄的、带着些许植物清气的汁液干涸后留下的痕迹。

是巧合?还是……端妃新的传讯方式?

安陵容不敢确定。她若无其事地做完日常的照料,回到殿内,心中却已翻腾起来。端妃心思缜密,绝不会做无谓之事。这汁液的痕迹,定然有其含义。

她仔细回想那汁液的气味,极淡,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甘甜与涩意,并非宫中常见的花露或药汁。她闭目凝神,调动三世积累的、对气味超凡的记忆与辨识力,在脑海中细细搜寻。

忽然,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名字跳了出来——“无声藤”!

这是一种生长在极阴湿之地的罕见藤蔓,其汁液无色无味,干涸后亦几乎无痕,唯遇特定时辰(如晨曦初露时)的微弱水汽,会短暂地显出一丝黏腻,并散发极淡的草木清气。此藤汁有一特性,若以特殊手法书写,字迹遇水方能显现片刻,旋即消失,堪称传递隐秘信息的绝佳载体!

端妃竟能找到并运用此物!安陵容心中震撼之余,更多的是豁然开朗。这是端妃在告诉她,调查已有进展,但风险极大,需用更隐秘的方式沟通!

她立刻行动起来。她取来一小碗收集的、未曾沾染凡尘的梅上晨露,用洁净的毛笔蘸取,极其轻柔地涂刷在那块留有汁液痕迹的树皮上。

奇迹发生了!湿润的树皮上,果然缓缓浮现出几行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由汁液写就的字迹:

“旧事如烟,线断老太妃处。然其宫中掌事宫女崔氏,昔年曾与章弥岳父门下药童同乡。人或可寻。慎之。”

字迹显现不过数息,便如同被海绵吸收般,迅速淡化,最终消失无踪,树皮恢复原状,只余一丝水痕。

安陵容屏住呼吸,将这几行字牢牢刻印在心底。

线索引向了老太妃宫中的掌事宫女崔氏!而此人竟与章弥岳父(那位前任副院判)的门下药童有同乡之谊!这绝非巧合!老太妃宫中的中毒旧案,章弥的误诊旧案,端妃的陈年宿疾……这些散落的碎片,终于被这条不起眼的“同乡”线索,隐隐串联了起来!

端妃这是在为她指明了下一步调查的方向——从崔氏入手!但同时也给出了最严厉的警告:“慎之”。调查老太妃宫中旧人,风险远比探查太医院更大,那毕竟是先帝妃嫔,动辄便会牵扯到宫闱阴私,引来杀身之祸。

安陵容心潮澎湃,既有发现线索的兴奋,也有面对未知危险的凛然。她知道,端妃将此线索交给她,既是信任,也是考验。看她是否有能力,也有胆量,去揭开这最后的面纱。

她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夏意渐浓,草木葳蕤,与她殿内的清冷寂寥形成鲜明对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寂了这许久,主动出击的时刻,终于到了。

然而,如何接近那位深居简出的老太妃?又如何在不引起任何人怀疑的情况下,与那位掌事宫女崔氏搭上关系?

安陵容的目光,再次落回那盆看似平凡的梅树之上。

或许,答案,依旧藏在这“无声”的交流之中。

她需要给端妃一个回应,一个表示她已收到信息,并决定行动的回应。

这一次,她该用什么方式,才能既隐秘,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决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