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潭暗流(第3页)
有些孩子甚至在此之前,还一度怀疑是否是自己太过敏感,误解了老师的“正常”接触!
学校瞬间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情绪激动的家长得知情况后,直接扬言要报警并通知媒体。
而与此同时,记者苏念晴经过初步调查,也在她负责的版面上,发布了一篇措辞谨慎但指向性明确的报道,提及“某市重点中学教师疑似存在不当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已介入了解”,并隐晦地提到了“教师流动异常”等现象。
在内外交困的汹涌压力下,为了尽快平息事态,维护学校声誉,校方以惊人的速度做出了反应:王文柏因“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被立即开除,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记录在案。
王文柏灰溜溜地收拾东西离开了学校。但陆青为他准备的“礼物”,还远未送完。
陆青通过之前的隐蔽调查,大致了解到其中一位受害男生的父亲,在本地做些小生意,脾气颇为火爆,且颇有些社会关系。
他再次使用了打印纸条的方式,内容更加简洁,却直指核心。
他将这张纸条,塞进了那位父亲经常光顾的一家棋牌室的门缝里。纸条上只有一句触目惊心的话:
你儿子曾被王XX(原青阳中学物理老师)猥亵,此人现住XX路XX小区X栋X单元XXX。
同时,陆青借着讨论课业的机会,与学校里一个以“讲义气”、“好打抱不平”而出名的初三混混头目郑勇强有了接触。
郑勇强此人,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却酷爱阅读武侠小说,骨子里浸润着一种朴素的“侠义”观念,最恨的就是欺凌弱小的行径。
在一次闲聊中,陆青“无意间”流露出对王文柏所作所为的愤慨,详细描述了其龌龊手段。
郑勇强听得怒火中烧,破口大骂:“畜生!真他妈恶心!这种人也配当老师?!”
陆青表面安抚,实则火上浇油,他叹息道:“唉,是啊。但因为受害者多是男生,很多人不愿意站出来,取证太难了。”
“听说这种案子,最后很可能因为证据不足,定不了罪。估计他也就是被开除,以后换个地方,还能继续祸害人……”
郑勇强气得双目赤红,拳头攥得咯咯响,却不知该如何发泄这股愤恨。
陆青看着他,仿佛不经意地提了一句:“说起来,上次食堂那事,最后不也是……唉,毕竟都还是学生,年纪小,有时候冲动起来,做事不计后果,法律上也……你懂的。”他点到即止,没有再说下去。
郑勇强愣了片刻,眼中瞬间闪过一丝了然和狠厉的光芒。
几天后,一个消息在街头巷尾不胫而走:前青阳中学老师王文柏,在其租住的小区附近,被几个不明身份的“小混混”套上麻袋一顿暴打,下身遭到重点“照顾”,伤势严重。
据说“命根子”基本废了。传闻打人者是“路见不平”,只因听说了他祸害学生的龌龊事。
由于行凶者确实是几名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郑勇强找的人精心挑选过年龄),警方介入后,也只能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监护人承担医药费了事。
事情到此并未结束。王文柏的重伤,反而像撕开了一道更大的口子。
那位收到匿名纸条的受害者父亲,在震怒之下,仔细检查了几子的物品,最终在日记本隐藏的夹层里,找到了记录着屈辱和恐惧的文字。
这位父亲怒不可遏,想方设法联系上了其他几位在流言发酵后终于敢站出来的受害者家长。
他们拿着之前学校开除王文柏的红头文件作为其品行不端的旁证,结合孩子们(有些已超过14岁)的证言、日记等证据,毅然报警,并以“猥亵儿童罪”对王文柏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这一次,人证、物证(日记、聊天记录等)相对完整,事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舆论高度关注。
等待王文柏的,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处分,而是法律的严惩。
而像他这种罪行在监狱里极为人所不齿,家里有点背景的受害者家属,自然会设法将他的“事迹”在狱中“广而告之”,他未来的牢狱生涯,注定漫长而痛苦。
而这一切风暴的幕后推手陆青,生活没有丝毫改变。他依旧是那个背着洗得发白的旧书包,沉默地行走在校园林荫道下,将所有精力倾注于书本的“书呆子”。
没有人会将他与那个声名狼藉、被打残、即将面临牢狱之灾的王文柏联系起来。
他只是在“闲聊”中,跟郑勇强感慨过一句“那种人渣真是污染环境”;至于那些打印的纸条?早已被他用学校电脑室的碎纸机处理得干干净净,仿佛从未存在过。
他像一泓深不见底的幽潭,表面平静无波,映照着校园的蓝天白云,内里却暗流汹涌,蕴藏着冷静计算后的、足以吞噬一切邪恶的力量。
他在这复杂的世界里,学会了如何在最险恶的处境下保护自己,并用最隐蔽、最有效的方式予以反击。刀锋藏在最深的沉默里,锋芒不露,却总能一击必杀。
他清晰地分辨得出,什么是书本里描绘的纯洁情感,什么是现实中包裹在伪善糖衣下的龌龊侵犯。
他以自己的方式,沉默而坚定地守护着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也间接守护了那些可能与他一样,在沉默中承受伤害的灵魂。
春山的野草,在无人看见的深处,根系早已蔓延得既深且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