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食堂风暴(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几个食堂工作人员试图阻拦,瞬间就被汹涌的人潮吞没,那个嚣张的食堂负责人刚露头说了句什么,就被不知从哪里飞来的鸡蛋和剩饭砸了满头满身,紧接着几双愤怒的拳头就落在了他身上,惨叫声被淹没在更大的声浪里。

老师们闻讯赶来,声嘶力竭地试图维持秩序,但他们的声音在上千名被怒火点燃的学生面前,微弱得如同蚊蚋。有老师想上前拉架,反被激动的人群推搡开。

很快,刺耳的警笛声由远及近,警察赶到了。但面对眼前这黑压压一片、几乎全是未成年的学生,警察们也感到棘手,不敢轻易使用强制手段。

只能拿着大喇叭,一遍遍地高喊:“同学们!冷静!请保持冷静!不要拥挤!注意脚下安全!千万不要发生踩踏事故!”

陆青没有挤在最前面。他站在人群稍外围一点的空旷地方,紧紧抱着自己的书本,清澈的眼睛里倒映着眼前这混乱、暴力却又充满原始力量的场面。

他的心怦怦直跳,不是因为参与,而是因为震撼。他看着平日里或安静或调皮的同学,此刻都如同换了个人,将积压的怒火倾泻在代表不公的食堂上。

他看到方鹏冲在最前面,状若疯虎;他看到罗云睿也挤在人群中,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恐惧和兴奋的潮红;他甚至看到平时最胆小的林小雨,也站在人群里,小脸煞白却紧紧攥着拳头。

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冲击着陆青固有的思维模式。他一直以来信奉的,是隐藏在幕后的谋划,是借力打力的智慧,是利用规则的精巧。

他以为那才是最高明的手段。可眼前这简单、粗暴、甚至有些失控的场面,却以一种蛮横的姿态,直接、迅速地撕碎了所有的伪装和阻碍!

原来高端的解决方法,有时候竟可以如此的简单直接?以暴制暴,在这种群情激愤的特定情境下,似乎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他内心无比震惊,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暗忖:“学到了……”

混乱持续了将近半小时。直到校领导和更多警察强行隔开人群,局面才逐渐被控制住。

食堂内部已是一片狼藉,桌椅东倒西歪,窗口玻璃碎裂,饭菜泼洒得到处都是。救护车也来了,抬走了几个在混乱中受了轻伤的学生和食堂工作人员。

事情,彻底闹大了。

这次的事件,影响极其恶劣,远远超出了校园纠纷的范畴。市教育局和物价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迅速进驻青阳中学,突击检查食堂的账目、采购记录和承包合同,核查所有收费项目的合规性。

调查结果触目惊心:食堂承包商确实存在严重克扣学生伙食费、虚报采购价格、使用劣质食材等问题,其承包资质也存在疑问;强制订购的习题集和校服,价格远高于市场价,且未经正规招标程序,存在明显的利益输送。

学校领导层监管不力,甚至可能存在默许纵容,难辞其咎。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确凿的证据面前,新任不久的校长和相关责任人被迅速革职。上面空降了一位作风务实、在另一所中学以管理严格、关心学生著称的李校长来接任。

涉事的食堂承包商被处以高额罚款,并被责令停业整顿,所有不合理收费被要求全额退还给学生。那套强制订购的习题集和校服被立刻叫停。

对于参与“打砸”的学生,考虑到事出有因,且涉及面太广,最终只是对带头冲在最前面的方鹏等几个学生进行了口头批评教育,强调下不为例。

为了安抚学生情绪,也为了体现人文关怀,学校经过研究,特意在整顿后重新招标的食堂里,为历史黄老师的爱人提供了一个干净、固定的免费摊位,允许她继续售卖茶叶蛋和豆浆,以补贴家用。

一场席卷校园的风暴,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换来了权益的捍卫和环境的改善。

食堂恢复了正常运营,饭菜质量和分量有了明显提升,强制收费消失了。校园似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陆青依旧每天默默地读书、做题,穿梭在教室、图书馆和福利院之间。只是,在无人的时候,他偶尔会回想起那天食堂门口人潮汹涌、群情激愤的画面。

那画面与他记忆中孤儿院里点燃后院木板、联合受害者集体报警的场景交织在一起。

他明白了,生存和抗争的道路不止一条。有时需要像野草般隐忍,在暗中积蓄力量,寻找规则的缝隙;有时,也需要像火山般爆发,借助集体的、最原始的力量,去撼动看似坚固的壁垒。

他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的陆青,但内心深处,某些关于力量和规则的认知,已经被悄然重塑。春山的野草,在见证了不同的风雨之后,学会了更复杂的生存之道。他的目光,投向了即将到来的分班考试,以及更遥远的未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