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福利院已修改(第2页)
他吃得很快,但很安静,每一口都咀嚼得很仔细,仿佛要将这难得的美味和温暖都牢牢地刻进身体里。
他珍惜这里的一切,哪怕只是一顿加了肉的午餐,一件能御寒的旧衣,一张能安睡的床铺。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这些看似寻常的东西,对像他这样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来之不易的馈赠。
他是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弃婴,襁褓里只有一张写着出生日期的字条。苏玉梅收留了他,给他取名“陆青”,希望他能像路边的青草一样,顽强地生长。
他的童年记忆里没有父母模糊的轮廓,只有福利院斑驳的墙壁、同龄人的争夺和苏妈妈温柔却日渐憔悴的脸庞。
很多家庭来福利院挑选孩子,那些打扮光鲜的叔叔阿姨,目光总是先落在活泼伶俐、嘴甜会笑的孩子身上。
像陆青这样沉默寡言、眼神过于早慧的孩子,常常让他们感到无措甚至微微的不安。
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交流,总觉得那双过于安静的眼睛里藏着太多不属于孩童的沉重。
于是,一次次的“看孩子”,他总是在角落里,看着别的孩子被牵着手离开,然后默默低下头,继续翻他那本永远看不完的旧书。
“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苏玉梅常常这样对他说,枯瘦的手掌轻轻抚摸他的头顶。
“小陆青,你要好好读书,学一身真本事。将来出息了,要记得报效国家,回馈社会,帮助更多像你一样的孩子。记住了吗?”
陆青总是用力地点头,把这句话深深地刻进心里。
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知道苏妈妈不会骗他。
书里的世界很大,很神奇,那里有他从未见过的风景,有解答一切难题的钥匙。
当其他孩子在为争抢一块糖果、一个玩具而打闹时,他早已学会在书本构筑的堡垒里寻求庇护和力量。
他像一块干渴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能接触到的知识,福利院图书角里残破的童话书、小学生丢弃的旧课本、甚至是一张印着字的废报纸。
知识像黑暗中的微光,照亮了他贫瘠的童年,也充实了他孤独的灵魂。他真心觉得,读书是件顶顶快乐的事。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那些本就艰难求生的人。
在陆青六岁那年的冬天,一个沉重的消息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水面。
苏玉梅病倒了,起初只是频繁的咳嗽和疲惫,她总是笑着说“老毛病,不碍事”。但咳嗽越来越厉害,人也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脸色蜡黄。
终于有一天,她在给孩子们分饭时,咳出了一口刺目的鲜红。
孩子们吓坏了。陆青冲在最前面,死死抓住苏玉梅冰凉的手,那双沉静如古井的眼睛里第一次清晰地映出了名为恐惧的波澜。
医院冰冷的诊断结果很快传来:肺癌晚期。
这个结果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福利院每个人的心。苏玉梅被强制送去了市里的医院。临走那天,她坐在轮椅上,被护工推着穿过院子。
孩子们围着她,哭成一片,她努力笑着,安慰着每一个人,目光却越过人群,精准地落在角落里的陆青身上。
陆青没有哭,站得笔直,像一棵在寒风中努力挺立的小树。
他走到轮椅边,仰起脸,看着苏玉梅。
苏玉梅伸出手,像往常那样想摸摸他的头,手却因为虚弱而微微颤抖。陆青主动低下头,把额头轻轻贴在她枯瘦的手心里。
“小陆青……”苏玉梅的声音很轻,带着浓重的喘息,“要……好好读书……记住妈妈的话……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嗯!”陆青用力地点头,喉咙哽得发疼,却发不出更多的声音。他看着苏玉梅被推走,身影消失在福利院锈迹斑斑的铁门外,冬日惨白的阳光刺得他眼睛生疼。
彼时年幼的陆青,并不完全明白“癌症晚期”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那个总是用最温柔的声音鼓励他读书的苏妈妈。。。。。。她离开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
福利院陷入了一种茫然的悲伤和不安。
孩子们懵懂地意识到,最大的依靠消失了!
陆青变得更加沉默,他不再躲在角落看书,而是常坐在靠近院门的地方。
望着那条苏妈妈离开的路,安静地等着,仿佛只要等得足够久,那个温暖的身影就会重新出现在门口,笑着叫他“小陆青”。
陆青依然每天读书,只是现在他读得更拼命了,仿佛这是他与苏妈妈之间唯一的联系。
夜深人静时,他常常躲在被窝里,借着手电筒的微光继续看书。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不仅是他逃离现实的途径,更是他对抗这个世界的方式。
他要证明,即便是一株路边的青草,也能顽强地生长,终有一天,会绿遍天涯。
有时他会做同一个梦:苏妈妈站在春光里,温柔地抚摸他的头,轻声说:“小陆青,你要好好长大。”醒来时,枕边总是湿了一片。
但他从不让人看见他的眼泪。他知道,从今往后,他只能依靠自己,还有那些永远不会背叛他的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