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行舟过街市擦肩却不识(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那师弟你便联系家中,也好提前做好下脚准备。”江映蘅将手中的墨笔和白纸置于右手,递给陈玉顷,待他借着膝上的狭窄平面随意书写完毕,将陈玉顷的字条拿至手中,便随着自己的纸条一并送出,两只信鸟分别飞向不一的地点。

天边艳阳仍有余热,行舟驶过千重山。

远处,廉州的古渡口处人员来往,陈玉顷立于船头,江映蘅稍稍整理了自己的衣着后,便将行舟缓缓靠岸。岸上,早有一对随从候在一旁,见着行舟靠岸,便分作两路,一对上前迎着陈玉顷,一对绕至渡口接过行舟。

船板离岸边不过半米的距离,陈玉顷便大步跨出,重重落在岸边的石板上。他转身搭手,想着接受帮助江映蘅下船,只是陈玉顷见江映蘅挑眉抬眼,缓缓踏步走下行舟,船体甚至不曾摇摆。陈玉顷原先伸出的右手瑟缩着收回身侧,他倒是有些忘记眼前人的身份,作为仙人,哪需要他的帮扶?

“映蘅师姐,这边走。”陈玉顷抬手示意,转过身走向静候身侧的仆从。见着来人竟是曾经看护他的侍从陈柏,以及他院内的两位贴身侍女流碧和染靛,陈玉顷多少有些欣喜。多年在玄妙观中苦修,今日见到阔别已久的故人,便是万般回忆涌上心头,语气中多少带上了激动的颤抖。

“陈柏大哥,许久未见了!”

“舟车劳顿不免疲惫,烦请少爷先行上轿,待得入府后再细细叙旧,”陈柏躬身迎着陈玉顷的问候,他侧身闪躲,身后两架小轿停在空地之上,原先停置行舟的侍从早已归队,静立小轿边。

“这位便是少爷信中提起的映蘅仙人?府中已为您铺设了接风宴席,安置好落脚之处,您一路照看少爷,多有辛劳,若有要求便尽管相提。”陈柏也是仿着陈玉顷的模样,向着江映蘅恭敬颔首。

江映蘅扫过身前一队侍从,猛地想起江陈两家的间隙,也是怕了自己的出现会给江静希带来麻烦,便定下了主意拒绝。此外,她见陈玉顷这般模样,想必这也是难得的团聚,她的出现只会给陈府带来些额外的负担。

“不过是些举手之劳、分内之事,”江映蘅淡淡地回应着陈柏的客套话,她转头望向难掩激动的陈玉顷,“你便先行回家休憩,待到约定之日,我再去陈府之上拜访。”

未等陈玉顷再三挽留,江映蘅便将渡口抛掷身后,手中的长剑已被拥入怀中看,借着来往的人群躲入街市之中。虽说街坊中孤身一人的女子不少,但如江映蘅这般冷脸来往、怀藏长剑的,确是十分稀少。若非朱氏山庄广邀各势力来廉州见证调解,带着兵器的江湖人士至小巷中匆匆走过,似江映蘅这般带着长剑之人绝不可能被允许进入内城。

廉州的内城异常繁华,作为航道之上的一处大港,商贾的频繁落脚给此地带来莫大的机缘,便是街道纵横交织,南北货物皆见于商铺之中。

虽说江映蘅常年被困于江家之中,但内城的繁华也多有耳闻,今日见识之后也确是如实。她放慢了匆匆走过的脚步,一步一顿着欣赏着内城内行人来往的景象,喧杂的声音中混杂着嬉闹声、叫卖声和打闹声,红尘铺面而至。

随着身边来人的穿着逐渐变为奢华的丝绸,街边商铺的贩卖物品也有了少许的变动。带着清香的热气从远处飘来,脂粉味混在淡淡的茶香之中,脚下的泥路渐渐被青石板代替,哒哒的马蹄声缓缓驶过。

她这是到了内城最为繁华的街道,江映蘅心下了然,她并非想在这一处找着落脚的客栈,只是要靠近那朱氏山庄的范围,从这条路走会更加便捷。何况,来往行人越多,她越能在嘈杂的人流中捕捉点只言片语。见一角而窥全貌,便是闹市中口口相传的流言,多少也是有些根据信息。

江映蘅放慢着脚步,神识外放捕捉着四面八方翻腾的对话声,一处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她不由下意识抱住手中长剑,向着声音的来源望去。不远处,一位深蓝长袍的男子与友人结伴走出一家书坊,侧脸儒雅文弱、眉目间风流倜傥,调笑间朝着江映蘅的位置走去。

真是——巧合!

江映蘅不动声色地咬紧牙关,一眼便认出了来人,深蓝衣袍的男子,便是她那青年俊才的大哥江深。她下意识观望着周围的小巷,试着躲在阴影中,却失望地发现她已走至街道的中央,周围只有几间店铺,而江深差几步便要与她相遇。

她手中长剑散着淡淡寒意,江映蘅便是掩耳盗铃般将长剑再度往上托,侧头,而又将剑柄遮住脸庞,多少有了点安慰。她半垂着眼,僵硬着控制速度,只是向前走着,等着身边的谈笑声由远至近,而又从近变远。

江深认出她了没有?江映蘅便是有些心动,她借着抬头张望的势头,借机转头朝着江深的位置看去,却见着他只是侧头与友人相谈,眼神中没有半点变化。理所当然,应是如此,江映蘅收回躁动的心神,便向着前方大踏步走去,她先是寻个落脚点罢。

“江兄,先前那抱剑女子,长得倒和江家人有些相似。”

“……不过巧合,这天下相似之人也不知多少。”江深收回观察的眼神,轻声笑着道与友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