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说铁骑儿(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就是那小先生?这么小?讲得出那《金鼓名将传》?扯吧!”

“这小先生……怎的这么穷酸哪!”

“可怜啊……”

“怕是没爹没娘才会这么小就出来说书吧!”

……

场中正**间,忽听见那少年开了口,清清亮亮说了句:“今日好大雪。”

他仍是埋头费力解着扣子。那大袄显然是大人的衣服改的,衬得那少年愈发单薄羸弱。然而一句出来,场中顿时鸦雀无声,怔楞着面面相觑,不由自主地点着头,纷纷附和道:“是啊!”“是啊!好大雪!”

少年终于把那大袄解了下来,露出里面穿着的白色粗布小袍子,洗得发旧。将火边的鞋子翻了一面,又道:“片片大如钟。”

众人茫然,想想雪片大如钟,也挺形象啊!莫非这小先生直入主题,已经开始说定场诗了?

少年有模有样地抻了抻小袍子,蹭着足底的帕子转过身来面对众人,颇是孩子气。陆二爷看着那少年的模样,只觉得他五官生得并非不好,然而放在一起,却令人觉得平平无奇,倘是放在这一场的百千人中,定是泯然众人了。然而少年忽然咧嘴一笑,眸子顿时生了五色神采,令人目眩神惑。

他笑嘻嘻道:“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场中一静,哄然爆发出一阵大笑。陆二爷摇摇头,本以为这少年能说书,看着也十分文气,作出诗来,竟这般粗俗。“难怪也只混得了涌金口!”陆二爷自言自语道。

少年抿着唇,站在场中,待众人渐渐止了笑,方拱手道:“小子贪书误了时辰,让列位看官久等,实在罪过。小子讲完了《名将传》后,将奉送一段《南海十六国记》以表歉意。”

场中一片欢呼叫好之声,陆二爷听见旁边一人对身边人道:“你是不知,小先生在涌金口是以讲番国的奇风异俗扬名的,那《南海十六国记》,恐怕比《金鼓名将传》还要精彩呢!”

少年拿下鞋套在脚上,慢吞吞移到桌台前,清了清嗓子,一声惊堂木脆响,满座噤声。

“扫**残胡立帝畿,龙翔凤舞势崔嵬。

左环沧海天一带,右拥太行山万围。

戈戟九边雄绝塞,衣冠万国仰垂衣。

太平人乐华胥世,永永金瓯共日辉。”

“这首诗夸我朝圣上之霸业鸿祚,赞京都昌荣盛景。想我朝圣上雄图壮志,东征西讨,北伐南抚,重开千秋之一统,万世之太平,丰功伟烈,震赫宇宙。”

“说道帝者丕业,便不得不提战功赫赫的千古名将。列位看官今日来此,必然已经知晓小子这《金鼓名将传》,讲的是自三皇五帝以来,历朝历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不世英雄。列位看官便要问了,历朝历代都讲了,为何不讲我崇光一朝的名将?难道我崇光一朝,便没有足以千古流芳的英雄和名将了么?”

少年顿了一顿,场中略略**起来,但闻人声议论道:“……我朝铁衣十八骑、萧山五虎……哪一个不是铁骨铮铮的英雄?更别提威震天下的靖海王、晏江侯了!……”

少年微微一笑,一拍惊堂木——“列位看官说得不错!当今天下,入得了小子这金鼓名将传的——”他竖起三根手指摇了摇,“有三位。”

座下更是一片沸腾,有人大笑道:“小先生好大口气!”“可不是!天下英雄,竟只有三人入得了小先生的眼!”

少年毫不理睬场中人的挑衅,眸中神采飞扬,继续道:“但人之功罪,讲究一个‘盖棺论定’,也就是说,小子这金鼓名将传,只——讲——逝——者!”

一语既出,满场皆惊。

少年道:“我朝三位可入小子金鼓名将传的英雄,一王一侯自不必说,芳名垂汗青,千载永不灭,世所公认。二名将功成身退,深藏身与名,令人钦佩不已。二位仍在人世,小子不说。然而还有一位名将,辞爵不受,回守南疆。一年之前,旧伤复发,与世长辞,年仅四十有余。”

少年言声渐低,怆然悲肃。场中千百人闻之寂然,心中恻痛。

“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位名将,便是曾经三箭定西关、创下四十三战无一败绩之传奇的——穿云箭罗晋,罗大将军!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西关,壮士长歌入龙川。朱齐犹恨气数短,豪杰何惧埋青山!’”

“将军三箭定西关,壮士长歌入龙川”两句一出,众人恍若梦回那英雄辈出四海叱咤的风云年代。遥想当年朱氏北齐、明氏南楚二分天下,诸藩并立。南楚皇帝,也就是今上,少负一统天下的鲲鹏之志,二十余载励精图治,先后降服东西藩国,十年之前挥师北上,前后五年征战,将北齐逐出关外。自此,南北两地法度一,货币同,有无相通,赀粮并济,文教相融,开启一代太平治世。

“靖海王、晏江侯固然是喑恶叱咤的绝世名将,但毕竟都是出身世家。咱这位罗晋罗大将军,白身举于南越鱼盐之中,蹑足于行伍之间,全凭一己之百战军功崛起于西征之途。北伐战功与一王一侯不分轩轾,今上欲以加王侯之爵。诸位且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座中爆出一阵叫好之声:“好!布衣王侯!”“罗大将军是真英雄!”

少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间将罗晋波澜壮阔的一生娓娓叙来。烽火起处,壮怀激烈;蹇滞之时,潇潇雨歇。直听得众人时忧时喜,如痴如狂,千情万绪,俱系于那少年晶亮双眸、翻飞薄唇。

“想那罗大将军如此英雄豪杰,竟是终身未娶,晚景阑珊。临至去了,只有一名义子守灵。”

南疆距离京城万里之遥,罗晋未受封爵,不能享国葬之礼。是以罗晋之死,京城中大多数人并不知晓。此时众人听闻他英雄一世,末了晚景竟是如此凄凉,不由得唏嘘不已。却有人碎嘴问道:“不知罗晋罗大将军为何终身不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