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活动课程 白绿之光明(第3页)
“模联大会”首战告捷
2014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美国之行感悟
从2014年1月17日到2014年1月28日,我们已经完成为期11天的美国之旅,乘机回国还是有那么一些“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当中为期三天的模拟联合国大会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能让我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外国中学生的模联文化,在此与大家分享。
这一届的模联大会在耶鲁大学举办。我被分到了SOCHUM(社会、人权及文化委员会)。进了会议室后,我惊喜地发现一些东方面孔,于是在自由磋商的时候很自然地就围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国家集团,当中许多同学有很丰富的模联经验,写文件非常专业,发言流畅而又有力,真的是见识到了高手。与此同时,我和同伴们也都认识了一些外国学生。他们非常投入这一个活动,希望做一个“goodMUNer”。让我们高兴的是,当中有人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和我们的同伴一起用中文聊天,显得非常亲切。
国际中学生的模联活动并不仅仅是开会、写文件和发言。耶鲁的会议中间,有时正当学生们对着文件埋头苦干时,一些大学生突然推门而入,手里拿着小饰物和糖果,热情洋溢地讲一段介绍或推销,会场严肃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有时一两句经典的玩笑话会逗得全场哈哈大笑。这应该算是一种人性化吧。
每天的模联会议结束以后,耶鲁都会组织各种活动来让学生放松一下。比如,有一场“YaleShowCase”,是大学生表演;“DelegateDance”是学生舞会。
这次模联中,我见识到了许多优秀的国内外学生,他们言行风格大不相同,但共同点都是非常的大方和自信,充满了国家代表应有的风范。而我看了自己的发言视频,感到自己口语上仍有许多的不足,而且不够自信。日后除了要努力提高口语以外,也要学会在努力站出来的同时,从容不迫而又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然,在模联大会开始前后,我们去参访了哈佛、麻省和耶鲁三大名校,领略了风格各异的校园文化;去名牌遍布的“FifthAvenue”做项目调查……不得不提的是,在美国期间和外校的同学一起通过制作视频和填表格来有规划地学习团队合作的技能。通过分工,各司其职,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个人任务。白天参访、学习,晚上偶尔进行团队组织的活动,大多数时间自己完成自己的项目和分工。虽然感到不可预料的辛苦,但也感到不可预料的成就感和喜悦。
在美国的这11天是我所从未预料过的一次新奇的个人经历和学习体验。这次耶鲁模联活动之行让我体会到:要努力争取更多的机会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加乐于接受各种新事物。(精社谢晓晖)
(三)白绿社团活动:百花齐争春
充分利用历史、自然、社会资源,开展多彩的白绿社团活动,这既是培英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的一部分,也是培英为了适应学生个体需要所开设的、已经自成体系的活动课程之一。在一代代培英人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白绿精神的路途上,培英学子养成了爱学、乐学的优良传统,学校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白绿社团文化。白绿社团活动课程是学校共青团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成长体验,而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从而培养能够服务社会、敢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现代人。
1。昨天:白绿社团发展的历史渊源
培英中学是现代教育理念最早扎根的广州中学之一。这里既有学识渊博的外籍老师,也有从海外归来的中国鸿儒。一直以来,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培英中学的各种学生活动就相当活跃,其中颇有影响的有:培英体育项目人才辈出,学校排球队尤为出名并赢得“排球少林”的美誉。同一时期,培英中学的银乐队已经闻名九里,第一任指挥也是小号手涂祖孝,后来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乐团的黑管手。20世纪30年代,在当时的美术教师何铁华老师指导下,成立了影响深远的白绿社。抗战胜利后,培英特设劳作课程,安装电器、制作木椅、木桌,也为培英后来的通用课程及手工社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6年,国际“哈雷彗星”活动年,校友林万里捐资建立“林万里天文小组”,学生开展观测哈雷彗星课外科技活动。沿着培英白绿社团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到今天白绿社团百花争艳。各种社团活动让培英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青年会、演说会、体育会、学生报社、平民艺学、自治会、棋社、篮球社、冬泳队、乐队、话剧社、摄影社、天文社等都出了不少的人才。在白绿精神的引领下,一代代的培英人构筑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白绿社团文化体系,传承着白绿精神。
培英白绿社团源远流长
2。今天:百花争艳的白绿社团体系
高中学生社团作为共青团组织下的学生群体,可以打破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的界限,真正实现由学生自主选择,从而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以此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英有覆盖面广、活动丰富的学生社团50多个,活动频繁且硕果累累的社团30多个,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团队多、活动多、形式多、参与人数多”的百花齐放的特点,营造了具有培英特色的校园文化。
服务类:生活部、青年志愿者协会、礼仪队、宣传部、国旗班、外联部、学习部、心理协会、图书馆志愿者协会。
艺术类:文娱部、合唱队、舞蹈队、街舞社、广播站、曲艺社、动漫社、英语俱乐部、白绿摄影社、传媒社、美工社、辩论队、美术爱好者协会。
体育类:体育部、足球爱好者协会、篮球爱好者协会、羽毛球爱好者协会、排球队、醒狮队、武术社。
科技类:无线电测向协会、天文社、电脑科技协会、模拟联合国、金融社、网络部。
文学类:松园文学社。
学校在社团建设过程中,本着传承白绿文化,体现社团特色,采用分层设计的思路,通过这一系列的社团文化活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拓了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增强了爱校的情感,也让白绿社团文化之光绽放异彩。
培英白绿社团会徽一览
3。亮点:光芒四射的培英精品社团
白绿社团活动课程故事多,收获多,感想多,无法一一陈述,只能在白绿社团所放射的白绿之光中,聚焦那几个熠熠生辉、夺人眼目的亮点。
(1)白绿社——80年岁月流芳
白绿摄影社是20世纪30年代就在广州培英中学成立的摄影学社,在广州地区甚至在华南都极有影响。随着全球培英系列学校的发展,今天的白绿摄影社分支遍布海内外。为了传承白绿文化,支持我校白绿摄影社的发展,学校为白绿摄影社配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开设了白绿摄影的校本课程,并配有专用摄影的活动室、摄影棚等。
如前,培英白绿摄影社团的主要活动有:有计划地组织摄影沙龙讲座,开展校园摄影记者活动,外拍活动,参加摄影作品比赛(全国、省、市、区、学校)以及展览等交流形式;参与培英校董会举办的以“传承白绿精神,弘扬培英文化”为宗旨的白绿摄影夏令营活动,在活动中社员们不仅可以聆听摄影界大师开设的摄影理论课,还可以跟随着摄影大师进行外出的采风活动。
白绿摄影社采风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不断加深,在摄影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社团指导教师及学生还开始了微电影的创作。2013年在“寻找幸福广州——广州市首届青年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中,《行走的大学》荣获创作二等奖,《传承培英文化再创摄影高峰》和《信——FAITH》荣获参与纪念奖。
听松园,是晚清爱国诗人张维屏辞官归隐的地方。“东临蓬馆,西接烟雨名津,书声琴韵,花香鸟语总宜人”,流传了一百多年的培英中学校歌,描绘的就是当时听松园一带的旖旎风光。
广州培英中学松园文学社开创于20世纪80年代。在鸟语花香的培英校园里有着一棵棵挺拔的松树,感动于松园的情深和温暖,同学们在享受那片美丽的风光中,经常拿着纸和笔在松树下写下诗篇,青春的足迹印在校园里凝香的土地上。那青春的乐章印在一沓沓泛黄的纸上,每一页都洒满了阳光……松园文学社从此在培英里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培英的每一寸土地都沉凝着历史的幽香,莘莘学子寄情于文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一段段难忘的岁月,让无限的正能量传递于字里行间。
松园文学社有着广阔的平台,无论是校刊《松园》、校报《培英人》、共青团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校园活动刊物《体育节特刊》《军旗飘扬》《艺术节》等,还是各类访谈、征文、外出采访活动,都记录了一份浓烈的情,它将永远留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
如今,松园文学社也常常与其他的社团协作,如与白绿志愿者协会一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记录白绿志愿者们为他人服务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与白绿摄影社、科技协会、网络部协作出版各类精美的刊物。组织各项时代性强的活动,如汉字听写大会、猜字谜活动等。
传承——校祖后人采访记
薪尽而火传。137年前的今日,一位慈祥的传教士来到了中国创办了安和堂,岁月流逝,尽管这位老人早已仙去,但他所遗留下来的白绿精神却一代一代的传承了下去。在岁月的洗礼下,这种精神没有腐朽,而是更加的馥郁芳香。137年后的今日,老人的第四、第五、第六代传人由海外赶回校本部,与培英学子共述培英史,同解培英情。
第四代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