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名校镌成百年工(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建于1934年。原来的功能是学生宿舍,楼梯转弯处为厕所,两侧耳房为冲凉房,走廊栏河为瓦砌通花,窗户为斜推钢窗,几经大修变成现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王德光医生一直为培英校董,这位话不多的著名医生一直为培英出钱出力,无论是迁校建设乃至后来抗战走难,王医生对培英贡献良多,故以一楼命名。

礼智楼(北楼)

建于1934年。形制与功能和德光楼相同。培英在芳村花地时期也建

有礼智楼,大概因校祖次子那礼智年少在美国殁于瘟疫,校祖用保险公司一万多美元的保险赔偿建了这栋教学楼,故名为“礼智楼”以为纪念。学校迁建白鹤洞时,校祖已逝20年,而校祖后人也早已举家返回美国,但培英人念校祖对于培英的恩泽,故沿用礼智楼名。

方社钟亭

建于1936年。为1936届方社同学捐建。方社同学在芳村校园就读到高二年级,随校于1935年秋迁至白鹤洞升入高三,所以他们1936年高中毕业时就成为鹤洞校园的开门弟子和首届毕业生。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节点,他们在毕业前通过“义演、义赛、义卖”等形式募捐筹款兴建了这座钟亭,而上下课以敲铜钟为号也一直沿袭至今。

培英校史博物馆

培英校史博物馆馆址坐落在校友楼外东北侧,它是20世纪30年代培英从花地迁建白鹤洞的第一期建筑之一,为一幢砖门结构二层瓦房,其建筑风格秉承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建筑特色。地下一层是储物间,二层厅房均设有壁炉。最初是西人教师居所,傅世仕校长在此楼居住了约十年。2001年重新翻修后作为“校史博物馆”。

培英校史博物馆首层布展为广州培英中学的荣誉室,主要展出广州培英中学近二十年来获奖的各种奖杯、奖牌、锦旗。二层布展校史资料,展品分布展柜28个,镜柜23幅。进门大厅中摆放三尊里程碑式人物铜像(那夏礼博士、傅世仕校长、李圣华老师)。展品中有反映培英一向崇尚科学的教学仪器;反映培英“咕哩头”精神(搬运工精神)的劳作课作品;反映培英体育享有“排球少林寺”美誉的剪报、文章、照片;反映培英“信、望、爱”校训教育成果一贯的多届同学毕业录、校刊、社刊;还有杰出校友代表:刘赐江、余瑞楚、方创杰等。目前展品超过一千件(幅)。

培英自那夏礼博士创校迄今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几度播迁,枝繁叶茂。现在培英家族已发展为六校一中心,广州培英中学已成为中国名校。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征集更多的历史资料,以充实校史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

培英科学馆

建于1982年。由时任香港培英校董会主席汪彼得牧师以私人名义捐资120万港元(实为基督教香港区会拨款)兴建。培英从立校之初便注重数理自然科学教育,早在20世纪初便设立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实验室,在白鹤洞校园一期建筑里,也有一栋教学楼为科学楼,原为一层,后加至二层,但因基础不好而成为危楼,故校董会决意此款用于建筑四层楼房,并做实验教学之用,名为“培英科学馆”。

听松楼、继祖楼

建于1984年。建筑资金由校办工厂创收,校友黄国熙捐助,政府拨款三方合成。此前教室为一排平房7间课室及北楼12间课室和原观鹤楼6间课室,仅供全校24个教学班使用。1983年,由香港开达公司何家强经理(培英1956届云社校友)牵线,在我校开设玩具加工厂,规模渐大,收入渐丰,学校把创收部分首先用于解决办学条件——兴建教学楼,培英人懂念旧识感恩,芳村校园时便有听松楼,培英也发祥于听松园,此楼名为“听松”以表传承培英一脉。而继祖楼命名则遵从捐资者黄国熙意见,刘继祖为培英在芳村、白鹤洞、香港、澳门四地时任校长,在培英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功劳。

司徒新楼

建于1985年。功能为宿舍,建筑资金是校办工厂创收和政府财政拨款。此楼虽无校友捐款,但司徒新校友在培英校史上曾有突出贡献。1943年,培英为躲避战火在曲江办学,当时日军战机对韶关地区狂轰滥炸,校舍被战火烧毁,于是产生了一幕幕培英校友拯救母校的感人故事,在大后方各地组织义演,纷纷筹款,然而杯水车薪无以为继,傅校长打听到校友司徒新开办鸿新运输公司,专事滇缅路运输业,于是登门求助,司徒新因公外出,但写下30万元支票以助母校急难,学校用于买地建校得以为继,培英不绝。傅校长一直铭感于怀,学校于1945年返白鹤洞复课后,傅校长即把学校农场的鱼塘命名为“鸿新湖”(现为广船家属区的足球场),新学生宿舍建成后如何命名,傅校长讲述了司徒新对培英的贡献,学校遵从傅校长提意,命名为“司徒新楼”。

傅世仕楼

建于1992年。傅世仕校长幼年入读培英小学,燕京大学毕业。1937年广州培英香港分校开办委傅世仕为主任(即分校校长)。履职校长后,傅校长将学校从广州南迁港澳,继而返回广东曲江和连县,直至抗战胜利后把培英带回白鹤洞,重拾破败校舍,再续弦歌。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在学校早会上傅校长亲手升起了学生连夜赶制的五星红旗。媒体说,广州市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在新华酒店升起,只是不知远在白鹤洞的培英中学在早会上已升起红旗。1953年,私立广州培英中学接受人民政府改为公立广州市第八中学,傅世仕校长继续留任为副校长(人民政府委派共产党员干部刘坚为第一副校长主管学校)。1979年后,学校继承传统,链接培英(当时还没有复名),傅校长以其过人胆识,影响广远的人脉,德高望重的人格,联系号召海外校友,承认第八中学就是母校,要排除异见,同心同德为母校发展尽力捐输。傅校长的一生为培英的生存发展鞠躬尽瘁。1992年香港培英校董会拨资90万修缮广州培英校友楼、德光楼和图书馆,其中原有二层图书馆扩大和加层,并命名为“傅世仕楼”,以彰显傅校长之功勋。

刘卓凡楼

建于1992年。由刘赐江校友捐资二百万元兴建。刘赐江是培英1939届英社校友,美国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心血管专家。1985年来华完成我国第一例心导管手术,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四军医大学礼聘为客座教授。民国政府时期,刘卓凡开设灵芝药房(制药销售),业务遍及全国及东南亚各地,对我国近现代医药发展有很大贡献。

国熙楼

建于1994年。由黄国熙儿子黄英活遵照父亲临终嘱咐捐资近二百万元兴建。黄国熙是培英1939届英社校友,曾担任香港培英校监,在香港经营纸张业,他祖籍台山,故他对台山培英也有多项捐输。黄国熙太太是刘继祖大女儿刘敏荘,可见黄国熙家族对培英尤有感情。

刘赐江、梁菊馨文体中心

建成于1996年。由刘赐江捐资300万元兴建。早在1984年,培英建校105周年,刘赐江、黄国熙相约归宁母校,会上二人双掌击节,约定为母校发展做出捐输,刘赐江即表示拿出20万元兴建风雨球场。学校几经盘衡,认为建一简易风雨球场倒不如筹够资金兴建体育馆,也可做集会之用,是以搁置10年,直至1994年培英115周年校庆,刘赐江再捐资300万元建了这座综合功能馆。

祖贻楼

建于1996年。为学校医护楼,由刘祖贻校友太太何庆兰女士捐资十万美金兴建。刘祖贻是广州培英1951届彪社校友,在香港以行医为业,刘祖贻遗愿在母校建一校医楼,故命名。

方创杰、谢洁霞伉俪图书馆

建于2004年。由方创杰校友捐资20万美元及政府财政拨付建成。方创杰是广州培英1946级正社校友,在美从事保险业。方创杰是美国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长期担任华人社会的社团组织领袖,热心为华人族群服务,既受到美国政府重视,也受到中国政府重视。方创杰还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被开平市政府颁授荣誉市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