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教育家到教育万能论者1评20 世纪50 年代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再评价(第3页)
[15]杨耳:《试谈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无积极作用》,载《文艺报》,第4卷第2期,1951年5月10日。
[16]杨耳:《试谈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无积极作用》,载《文艺报》,第4卷第2期,1951年5月10日。
[17]杨耳:《试谈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无积极作用》,载《文艺报》,第4卷第2期,1951年5月10日。
[18]杨耳:《试谈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无积极作用》,载《文艺报》,第4卷第2期,1951年5月10日。
[19]《〈人民教育〉展开对错误教育思想的批判工作》,载《宣传通讯》,1951年11月20日。
[20]张健:《从新认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和事业》,载《人民教育》,第4卷第1期,1951(11)。
[21]戴白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认识的初步检讨》,载《人民教育》,第3卷第6期,1951(10)。
[22]戴白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认识的初步检讨》,载《人民教育》,第3卷第6期,1951(10)。
[23]戴白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认识的初步检讨》,载《人民教育》,第3卷第6期,1951(10)。
[24]董纯才:《我对陶行知先生及生活教育的认识》,载《人民教育》,第3卷第6期,1951(10)。
[26]董纯才:《我对陶行知先生及生活教育的认识》,载《人民教育》,第3卷第6期,1951(10)。
[27]张宗麟:《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和我的初步检讨》,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3期。
[28]方与严:《再认识陶先生教育学说并批判自己》,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7期。
[29]方与严:《再认识陶先生教育学说并批判自己》,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7期。
[30]刘季平:《略论陶行知先生的哲学观点》,载《人民教育》,第4卷第1期。
[31]钱俊瑞:《从讨论武训问题我们学到些什么》,载《人民教育》,第3卷第5期。
[32]王泰然:《关于陶行知先生以教育改良社会的思想》,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3期。
[33]潘开沛:《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几个问题的商榷》,载《人民教育》,第4卷第2期。
[34]张宗麟:《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和我的初步检讨》,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3期。
[35]张宗麟:《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和我的初步检讨》,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3期。
[36]方与严:《再认识陶先生教育学说并批判自己》,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7期。
[37]方与严:《再认识陶先生教育学说并批判自己》,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7期。
[38]张健:《从新认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和事业》,载《人民教育》,第4卷第1期。
[39]刘季平:《略论陶行知先生的哲学观点》,载《人民教育》,第4卷第1期。
[40]张凌光:《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1期。
[41]张凌光:《评杜威的〈思维与教学〉》,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4期。
[42]凯旆:《“教学做合一”的批判》,载《人民教育》,1952年第1期。
[43]董渭川:《检讨我的〈旧教育批判〉》,载《人民教育》,第3卷第2期。
[44]方直:《这是一个起点》,载《人民教育》,第3卷第3期。
[45]刘季平:《刘季平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第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