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心理史学范式研究节选102(第4页)
[53]周洪宇:《陶行知与基督教》,载《安徽史学》1991年第4期。
[54]参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5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4-28页。
[56]参见周洪宇:《近代知识分子与教会教育——一项以陶行知为观照基点的历史透视》,载于章开沅、林蔚[美]主编:《中西文化与教会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66页;周洪宇:《关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年问题》,载《华中师院学报》1983年第5期。
[57]余子侠:《山村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0-81页。
[58]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2-153页。
[59]参见黄仁贤:《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墨学渊源》,载于周洪宇、余子侠、熊贤君主编:《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163页。
[60]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人所最重要者,乃为己之教,即心教,即人道教。”“佛教来中国,乃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其极近似处,但亦有一大不同处。佛教与耶回二教同对人生抱悲观,而中国人则对人生抱乐观。佛教在中国已极盛行,宋代理学家起,周濂溪教“二程”寻孔颜乐处,而生老病死不为苦,此即对佛教一反正。苟使反之吾心,信孔颜儒道,亦在救世救苦救难,而吾心则乐,则何必效释迦之逃避出世。中国人由释返儒,则仍在其一心。即理学兴起前之中国高僧,亦知反之己心,则即身可以成佛,立地可以成佛,而无前世作业之为障。南北朝时,竺道生已阐其义。唐代禅宗,更盛唱其说,而天台华严相与助成之。此为中国化之佛教。”参见钱穆著:《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6页。笔者说陶行知成为他自己观念中的“基督徒”,也意在说明,陶行知观念中的“基督教”和“基督徒”,已经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妨也可以把它称为“中国化的基督教”和“中国式的基督徒”。
[6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1页。
[6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页。
[6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156页。
[6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35页。
[6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13页。
[6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7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7页。
[68]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760页。
[69]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963页。
[70]翦伯赞:《我和行知先生》,载于陶行知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印:《陶行知先生纪念集》,1946年版,第74页。
[71]参见喻本伐:《青年陶行知人生抉择的内在动力》。载于周洪宇、余子侠、熊贤君主编:《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46-248页。
[72]参见余子侠:《山村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9页。
[7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7-40页。
[74]参见章开沅、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8页。
[75]喻本伐:《青年陶行知人生抉择的内在动力》,载于周洪宇、余子侠、熊贤君主编:《陶行知与中外文化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46-247页。
[76]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7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8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27页。
[78]章开沅、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页。
[79]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80]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7页。
[8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85页。
[8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5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84]参见周洪宇:《近代知识分子与教会教育——一项以陶行知为观照基点的历史透视》,载于章开沅、林蔚[美]主编:《中西文化与教会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375页。
[8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全集》第8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