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第1页)
引导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
学会与异**往,这是孩子学习交往当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家里如果有一个女儿,当孩子升到高年级,特别是中学,父母就特别地紧张。如果一天,突然来了一个男孩子,父母的感觉类似于“狼来了!”一般情况下,这时父母会“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引导,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与异性友好相处。
当然,让孩子学会跟异**往,确实需要慢慢积累经验。
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跟我说了一件事,她说这件事让她特别后悔。
一个星期天,上高二的儿子在家里踱步,从这边走到那边,又从那边走到这边。妈妈知道,儿子可能失恋了,因为儿子喜欢一个女同学,但那个女同学不喜欢他。后来,儿子出门了,妈妈撬开了儿子上了锁的抽屉。当妈妈拿到儿子的日记时,手在颤抖。
原来,在日记的前边夹着一张纸条,上边写着:“妈妈,我料定你会来偷看我的日记。”孩子写道:“我心里有事,我自己能解决。你这么鬼鬼祟祟的样子,我就瞧不起你。”妈妈很后悔,从此以后,她再也不干这样的事了。
作为老师,应当怎样面对孩子的情感萌动呢?北京有一个优秀的中学班主任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放学,一个男孩找这位班主任,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喜欢咱们班上的一个女孩子。”老师说:“是吗?说来听听,喜欢谁?”“××。”
老师说:“她?好眼力啊!她可真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你说说看,你喜欢她什么,她的优点是什么?”“她有很多的优点。”听男孩子说了半天优点,老师又问:“那她的缺点是什么?”“缺点?没有缺点。”老师微笑着摇摇头说:“发现不了缺点,说明你并不真的了解她。这样吧,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去好好观察,你看看她有什么缺点。”一个月以后,这个男孩子说:“哎哟,她的毛病特多!”当然,早恋的故事也没有发展下去。
可以说,师生关系越好,越容易化解危险。因此,老师在青春期教育中,首先要建立好的师生关系。
2004年1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了我和张引墨合作的一部新书,书名是《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当年就成为全国优秀畅销书。从此书中,大家会获悉许多过去难以了解的事实。
此书对13位发生过**关系的中学生的深度访谈,尤其是5个数据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他们三分之一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声名显赫的学校;
他们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
他们有过性行为的事实,父母与老师100%不知道;
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这里,我们且不论中国的性教育是不是“最失败的教育”,而是说中国的性教育特别是青春期性教育,已经面临尖锐而严峻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改进。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待的。
在中国,性教育是一个千古难题,并且让许多父母与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
2003年初春的一天夜里,我在审读4月号《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稿子时,被一位母亲写的题为《儿子遭遇追求者》的文章深深感动了。
侯雅丽老师的儿子十一二岁了,长得瘦瘦小小,天真烂漫的样子。有一天,儿子突然吞吞吐吐地问妈妈:
“您说要是男生收到‘我爱你’的纸条该怎么办?”
妈妈心里一动,故作轻松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