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怎样培养良好习惯(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试问,如果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1800多名嘉宾,第一个节目我们敢让弱智孩子来表演吗?我们会挑一些嘴巴灵巧、模样可爱的孩子来表演。那么,儿童的平等在哪里?儿童的参与在哪里?素质教育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对少数。可以说,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没有儿童主动而充分的参与就不会成功。

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卜卫对儿童权利的研究,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这个阶梯有八层:

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

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

第三层是象征性地参与;

第四层是成人指派;

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

第六层是与儿童讨论一起商定;

第七层是儿童提出方案,如“我要养成说话算话的习惯”,儿童决定,成人不限制;

第八层是儿童和成人一起决定。

在我看来,习惯培养的起点在第五层,与儿童商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我们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个习惯?把选择权还给孩子,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好习惯。

尊重孩子,让孩子参与选择和决定,这是习惯培养的最低起点。首先,成人与儿童商量,并认真对待儿童的意见。最理想的状态是儿童自己提出一些意见,并与成人共同做决定。在充分尊重儿童权利的基础上,让孩子发挥主人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培养的首要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需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第四,习惯培养人格化高于技能化。

习惯培养一个比较好的、比较高的境界是人格化。什么叫人格化习惯?就是行为习惯是以人格为导向的。人格是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合。人格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化。当然技能化也很重要,有智慧型的,有技能型的,就像骑自行车和游泳,属于动作性、技能性的习惯。

但是,要注意一个误区,在习惯培养的行为训练当中,不能讲单纯的技能化。比方说,有一家外资企业要求员工见了客人要微笑,微笑的标准是露出八颗牙齿,因为这样的微笑是灿烂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未必发自真心,如职业化的微笑、无奈的假笑等。这种笑对孩子未必就好。培养孩子对人发自内心地笑,当然允许有个性化差异。比方说,在表达对人友好的时候,儿童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不习惯叫人,父母却说:“过来,叫叔叔,叫阿姨……”小孩子就跟着鹦鹉学舌,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

我们不要强迫孩子,可以告诉他,对客人要有礼貌,要让孩子真心地去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可以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如笑着点头,千万不能像训练动物那样训练孩子。

有一个英国皇家教育代表团到我国南方某幼儿园参观。园长为了让外国人看小朋友是怎样守纪律的,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碗汤圆。

代表团到时幼儿园先举行迎接仪式。小孩儿都特别喜欢吃汤圆。对着汤圆,有个小男孩等不及了,低下头舔了一下。园长看见了,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小男孩马上低下了头,知道犯错误了。

参观完了之后,中国的老师们就问英国的客人:“你看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怎么样?”一位英国教师说话很幽默:“我看你们训练孩子的方式和我们英国皇家训练马队一样,要先出哪个蹄子,后出哪个蹄子……”多尖锐的讽刺啊!

第五,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步骤一:提高认识。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养成好习惯。

步骤二:明确规范。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学生以及父母和老师都参与。要共同协商制定培养目标,三个月或半年培养一个习惯,不宜贪多贪快。

步骤三:榜样教育。一般来说,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而少年儿童最崇敬榜样,用各种方式进行榜样教育是有效的。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10分钟的,这就是好习惯。

步骤四:持久训练。行为习惯一定要长期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大家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形成一定要训练21天到90天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五:及时评估。习惯培养过程需要用各种方式评估、表扬、引导,孩子一定要及时地表扬。

步骤六:形成环境。要形成良好的集体和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或家里都会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批评帮助,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做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