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实施途径(第5页)
(来源:《“安吉游戏”:缘何风靡欧美》,《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3日)
想一想
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应该考虑幼儿园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地有效利用各种已有的本土资源为幼儿园创造条件,使各种物质条件发挥更大的教育、教养作用,不一定要追求最先进、最昂贵的教学设备。
安吉幼儿园依靠的本土资源主要是当地的生态环境,除了生态资源之外,本土资源还包括特殊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名人遗址、历史建筑等。其他幼儿园,尤其是城市里的幼儿园,不能因为安吉幼儿园有特色就盲从,人工仿建自然环境。这样做一方面需耗费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也未必适合城市里的孩子。
每个幼儿园都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现有资源,将优秀的、适合幼儿发展、符合自身教育理念的资源巧妙地融入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中,走出一条建设富有个性、魅力、品位的园所环境的道路。园长可以想一想,检视一下自己的幼儿园,思考哪些资源还值得更深入地利用,哪些宝贵的资源被忽视和遗忘了。
(五)整合多方资源原则与实施途径
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第一部分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脱离幼儿园园外环境而进行园内封闭式的教育,成效毕竟有限。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的园内环境要素,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使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幼儿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与外界结合,让家庭、社区成员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和幼儿园,使幼儿园获得家庭、社区的配合与支持。
1。让家长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亲密合作伙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完善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园有效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
现实中,一些幼儿园教师抱怨布置给家长“任务”后,家长们有时会不乐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教师不征询家长的意见,以命令、布置作业的态度给家长派任务。
第二,教师频繁地给家长下任务,使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
第三,教师布置任务时,不根据家长的实际家庭情况,不考虑家长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职业状况等,使家长在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
如何才能让家长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成为教师的亲密合作伙伴呢?可以试着从三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平等和谐、信任支持的伙伴关系,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热情。
第二,挖掘家长的职业优势和个性魅力。
第三,鼓励家长带着幼儿和幼儿园物质环境相融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8]
社区学前教育是社区教育的范畴,在世界性社区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社区学前教育成为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并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而日益被重视。利用和挖掘社区物质环境资源将大大丰富和优化幼儿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打破幼儿园的诸多局限。
社区中可利用的物质资源包括自然景物和地理环境资源,以及社区结构布局和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资源。自然景物和地理环境中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山川田野、地况地貌、季节气候、名胜古迹等丰富的资源都是可供教育选择和利用的。社区结构布局和设施设备中的区域规划,公共教育、宣传、文化、娱乐、休闲等场所和设施设备,如社区文化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的选址、周边环境和内部的实施设备等,是社区学前教育必备的物质和环境条件。[9]
案例借用社区景观公园办园庆
幼儿园和社区合作,可以改变以往幼儿园“关门办园”的封闭格局。挖掘社区资源开展活动,这不仅突破了幼儿园自身的场地限制,更为孩子们施展才华、自由探索创造了更大的舞台。
我园六十周年大型园庆活动就是借用社区公园“大观园”举办的。2015年是三教寺幼儿园建园60周年,本着“隆重、热烈、有序、节俭”的原则,我们来到西城区的大观园,热热闹闹地办起了60周年庆典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大观园的场地资源,搭建了亲子小舞台,让每一个想要参与的小朋友都有机会登台。每个节目都由家长和小朋友自愿报名参加,自主编排。我们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充分展示自己,让庆典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盛会。
我们将园庆与传统的游园活动结合,活动当天,每个家庭都可以自由设计自己的小摊位,组织特色小活动。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组织起传统的体育活动、拼图比赛、穿越时空照相馆、创意DIY等精彩活动。三教寺幼儿园小朋友的到来,为这个大观园增添了欢乐的气息,许多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我们的精彩节目,积极参与互动小游戏。大观园又重现了众人游园乐的场面。
60周年的园庆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这得益于我们一贯遵循的“开放办园”“联通资源和谐发展”的理念。幼儿园与大观园的合作,取到了很好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效果。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王岚)
想一想
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财政投入比例也不断增加。但是,总体而言,国家提供的经费还十分有限。想要保证和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需要借助其他的力量。怎样在具有同样经济和物质基础条件的情况下,营造出效果更好的物质环境,这是幼儿园物质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作为园长,您是否在物质环境创设上,尽可能地与家庭和社区联手,共同提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了呢?
户外活动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能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促进生长发育,适应外界环境之外,还包含着不可分割、互相关联的学习过程。例如,学会与同伴和成人的沟通与交往,培养快乐开朗、不怕挫折、愿意尝试的情绪情感和个性等。
(一)合理空间规划原则与实施途径
幼儿园户外环境由集体活动区、大型组合运动器械区、车道、沙水区、种植区等区域构成。幼儿园的户外环境应该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本地区的气候特征等合理布局与规划,保证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
1。保证每位儿童有足够的活动面积
幼儿园要根据幼儿园招收的幼儿规模,留出充足的户外活动空间,使幼儿人均活动空间占比达到合理标准。有些幼儿园的户外空间远远不能满足较多幼儿同时进行活动的需求,只能按班级或年龄段轮流进行户外活动;有些不得不缩减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因同时活动人数过多而造成危险。
2。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要根据幼儿园户外活动环境的条件,合理利用户外活动环境的地形地貌和空间,科学设置不同区域,有效投放材料,使幼儿在规划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中安全快乐地游戏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