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胡适刘半农及早期的白话新诗(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这首诗的主题是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白话版。他的《敲冰》是早期新诗中的长诗,表现的是一种乐观的勇进精神。而他较有艺术表现力的《一个小农家的暮》又是古代田园诗的白话版。

原典阅读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刘半农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原典点评

本诗是刘半农1920年9月赴英国后创作的,被赵元任谱曲后广泛传唱。这首诗吸取了传统诗歌的音韵与比兴,以一唱三叹的重复表现了对“她”的思恋,实现了白话诗从散文向诗的回归。诗中“她”字的运用也是刘半农对现代汉语的贡献。不过本诗亦可理解为去国的游子对祖国的眷恋。诗的第二节让人联想到雪莱的《爱的哲学》。诗的四节也可以理解成春夏秋冬的四季,第三节的落花与第四节的枯树冷风表明了秋季与冬季,第一节与第二节虽然没有表明是春夏,但以微风微云象征春天的柔和,以月光与海洋的相恋象征夏天的热烈,是顺理成章的。而通过四季的思恋,表现了思念之情从秋到冬、从春到夏的恒久。本诗是新格律诗的先驱。

二、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的新诗

周氏兄弟的白话诗不多,但却别具一格。周作人(1885—1967),又名启明、启孟、遐寿等,号知堂,浙江绍兴人。他的白话诗比鲁迅的多,1929年出版的《过去的生命》收有白话诗26首,其中发表于《新青年》6卷2号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如果说早期白话诗是明白如话的旧体诗的顺口溜化,或者是加了韵脚的分行散文,那么周氏兄弟的白话诗则更注重诗歌的象征、隐喻、暗示等技巧,这在《小河》中有着充分的表现。不过,《小河》也表现了周作人的白话诗不太重视诗歌语言的韵律,致使诗的散文化倾向明显。周作人理智与冲淡的性情,使他不擅长诗而擅长散文,后来他成为著名的散文家。

早期新诗人还有俞平伯和康白情。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清代朴学大师俞樾的曾孙。1918年5月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新诗,1918年10月致信《新青年》,认为白话诗“终与开口直说不同”,应兼取中西诗歌的优长。1922年出版白话诗集《冬夜》,分为4辑收诗58首。且看《冬夜之公园》的第一诗节:

“哑!哑!哑!”

队队的归鸦,相和相答。

淡茫茫的冷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