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1页)
第117章
孙策并非没想过将江东传位给儿子孙绍的心,那是他的亲骨肉,掌心肉一般的存在。
可孙绍此时一两岁年纪,连话都说不全,如何扛得住江东六郡这幅担子。
更何况,这基业从不是他孙家独有的私产。
是孙策同周瑜、程普他们跨江击刘繇,顶着箭雨打黄祖,是他们陪着孙策啃下一座座硬城,是江东文武上下拧成一股绳拼出来的。
若因孙策一己之私传位稚子,引来了宗室争权、外臣生异,他与麾下兄弟半生血战的心血,岂不全白费了?
是以在“护幼子”与“保基业”之间,孙策咬着牙选了后者。
至于传位二弟孙权还是三弟孙翊,孙策眼下尚未全然定夺,但心底已隐隐偏了孙权。
孙策太清楚两个弟弟的脾性了。
要是论疆场争雄、开疆拓土,孙权不如自己,也不及孙翊骁勇。
可若说守业安内、御下用人、把江东这盘棋稳稳托住,沉毅持重的孙权,反倒比他这个“小霸王”更合适。
第二日,长江水裹挟着浊浪,拍打夏口水门木栅时,一艘快船正劈开浪花,箭一般冲向夏口城水门。
夏口城恰似嵌在山水之间的一块楔子,两面被江水环裹。
西侧便是汉水,江面虽不如长江宽阔,却水流湍急,与长江在此交汇,两水激荡撞在一处,翻涌着拍打城根。
东侧紧依长江主航道,方才快船驶来的水门,便开在临江一侧,平日里粮草、军械皆由此水运入城。
整个夏口城,唯有西北方向留出一处陆地城门,这般“两面临江、一面靠山、独留一门通陆路”的城池布局。
难怪会成日后江东扼守江夏的要冲——进可顺江取荆州,退可凭山水守江东,正是易守难攻的兵家重地。
而夏口城的背后,则靠着一座青郁山峦,山势陡峻,半山腰上立着几座烽燧,山顶隐约可见戍楼,登高便能俯瞰两江交汇的全貌,正是天然的防御屏障。
水门值守的士卒刚要举旗喝问,但看清船首那熟悉的徽记与快船形制,握着旗帜的手便是一顿。
这是江东军的加急快船,寻常只有传递紧急军情或重要人物赶路时才会动用。
水门值守的校尉忙挥手示意放行,木栅缓缓向两侧拉开,快船几乎擦着栅柱驶过,船尾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转眼便稳稳停在了城内码头。
快船船首立着三人,为首者身着素色襜褕,面容尚带稚气却眉宇沉毅,正是日后‘威震华夏’的吴大帝孙权。
孙权身侧一人同样年轻,眉目间带着几分桀骜,则是孙策三弟孙翊。
最后一位须发皆白,身着儒衫,正是吴郡长史张昭同时也是江东内政第一人。
而在船舱之内,一道素雅身影静坐,怀中抱着一名一两岁的婴孩。
身影正是孙策之妻大乔。
大乔一身绮素,容颜清丽绝伦,眉眼间却凝着一抹挥之不去的轻愁。
这愁绪,并非全为榻上垂危的丈夫。
更有是去年孙策攻打舒城时父乔公惶恐,竟忧虑成疾,今春病情骤然加重,竟尔溘然长逝。
大乔身为女儿,虽已出嫁,然父亲膝下无子,她心伤父丧,此刻本应安心守孝,却被卷入这权力的漩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