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1页)
第113章
刘琦所率东征大军,自江陵港扬帆启程后,便借着长江顺流之势疾进。
楼船扯满主帆,斗船橹桨齐发,江面上帆影蔽日、橹声震水,首尾相接的船队如一条木质长龙,劈开江面东奔而去。
因是顺流而下,行船竟有“千里一日”之势,昼夜兼程间,在第二日便追上来作为先锋的黄忠所部。
原来黄忠率三千水师为先锋,一路需替大军扫清前路障碍。
逢水道岔口必登岸探查,遇可疑滩涂便遣人摸哨,既要防备江东水师在芦苇荡、浅滩处设伏,又得为后续大军标记暗礁、浅滩位置,行船不得不缓,是以才会被刘琦所追上。
而刘琦大军因有庞统献上的江夏水道详图,图中暗礁分布、急涡走向、避风港所在皆标注得一清二楚,船队行船时径直绕开险段,无需停顿探查,顺流之势更盛,竟硬生生追赶上了前锋。
不多时,刘琦座船便与黄忠旗舰并舷,黄忠立在船头拱手:“主公神速!”
刘琦颔首一笑,令两军合为一处,继续顺流疾行。
待到次日未时,沙羡城的灰色城郭已清晰在望,合兵后的大军随即锚定江岸。
虽然早就从斥候回报,知晓江东军已弃守沙羡!
但即便如此,刘琦仍持重行事。
令舰队锚定江面,全军暂不下船,只点了两百锐卒随斥候登岸探查。
自己则立在旗舰船头,目光扫过那半掩的城门与城内隐约传来的哭吵声,眉头微蹙。
不多时,探查士卒疾奔回报:“主公城内未见江东兵马踪迹!”
“而府库空空如也,粮囤、军械库被搬空后还烧了大半,仅余些焦黑木梁,百姓家中粮米早断,江东军撤离前只留了三日口粮,如今已告罄,不少人争抢残粮,沿街尽是哭喊!”
闻言,刘琦转头对身旁的诸葛亮笑道:“孔明,果真如你所料!”
“周瑜把沙羡的粮草、军械搬得一干二净,独独留下了这满城百姓,是想让我陷入‘救则耗粮、不救则失民心’的两难之地啊。”
诸葛亮羽扇轻指城内,颔首道:“周瑜此计,颇为毒辣,意在用这些张口待食的百姓,拖住我军脚步,消耗我军粮秣,使其无法迅速进出夏口。
“幸得主公采纳建言,多备了二十艘运粮船,这随船的三千石粟米,足够支撑城中百姓十日之需。”
“待我后方江陵粮道接通,沙羡便可稳如磐石,成为我军前进的坚固哨垒。”
刘琦当即颔首,扬声传令:“陈应!”
“末将在!”身后襄阳营校尉陈应跨步出列。
陈应素以军纪严明著称,才会被刘琦提拔为襄阳营校尉。
“命你率所部五千人即刻登岸入城,随后掌控城门、府库、码头等要害!”
刘琦目光锐利,严令道,“若有士卒滋扰百姓、私取民物者,立斩不赦!”
“末将遵令!”
陈应抱拳领命,随即转身便点兵登岸,队伍肃整,毫无纷乱。
而诸葛亮刻主持赈济事宜,从运粮船中调拨粟米,在城中心设立三处赈济点,按“每户每日一升”发放
同时,刘琦大量张贴安民告示,明确宣告:“凡被江东军强占之家产田亩,待战事平息后,经核实尽数归还原主,且今岁秋收之前,一律免除赋税!”
而江夏主簿、此次率习家私兵前来助战的习珍,被刘琦委以重任,寻找沙羡城中尚未逃离的旧吏,迅速清查城内,弹压城内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