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徐夫人抬头四顾,但见屋宇深沉,墙垣高大,恍然领悟,这是太子丹的一个关防极其严密的处理机要大事的地方,既有资格到此,自然便是太子丹的心腹智囊,凡有陈述,要言无不尽,才是正办。

她要讲的话,其实并不需顾忌,所以一时不语,只不过觉得计划中还有毛病,得要先研究一下;现在听荆轲一说,深感太子丹推重的盛意,不便再保持沉默。“嬴政身不满五尺,膂力不输于七尺的壮汉。”她看着荆轲说。

“是的,我听人说过。”

“据我所知,他上朝时所佩的剑,名为‘鹿卢’,切玉如泥,不输于周之‘昆吾’、楚之‘太阿’、吴之‘属缕’。”

荆轲和太子丹对她的话,都微感惊愕,他们从未听说过嬴政有一柄可与“昆吾”“太阿”“属缕”这些名剑相比的“鹿卢”。但是,“这亦不足为患!”荆轲答道,“我不容他有拔剑的机会。”

“你,荆先生!”徐夫人逼视着他说,“可还记得我在邯郸跟你说过的话?”

荆轲茫然不解:“初次拜见,领教良多,不知夫人所指的是哪一句话?”

“关于用剑的。”

荆轲被提醒了。“噢,夫人曾说我‘非用剑的人’。此所以我当时将所佩的剑,解以奉赠。”他坦然自陈。

这在太子丹却是新闻,原来荆轲不善用剑!怪不得他对选择副手,如此慎重,只不知秦舞阳的剑术,可算不算精通?

一个念头还未转完,只听徐夫人又开口了:“用匕首不比用剑容易。剑与匕首,原为一物,只不过尺寸不同而已!”

“是。”荆轲从容答道,“夫人请放心!荆某不才,还有自知之明。用匕首的不是我,是我的副手。”

“是何许人?”

“此人夫人必知:盖聂。”

一听这个名字,徐夫人的眉眼都舒展了,点点头说:“大事必成!”

荆轲听她称许,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所物色的人,确是对了,但忧愁的是怕茫茫天涯,找不到行踪飘忽的盖聂。

“既如此,明天起造冶炉,挑个吉日,我重开封手,为盖聂制一柄匕首。”

“多谢夫人!”太子丹说,“我有好几柄剑,明天送来供夫人挑选,回炉重铸。”

“夫人!”荆轲接口,却有些迟疑,“有句话,不知——”

徐夫人看他那样子,便鼓励他说:“荆先生,你自己说过的,在此论事,不用顾忌。”

“是的。那我就率直奉陈了:我要一柄淬毒的匕首。”

徐夫人眉一扬,睁大了眼,仿佛甚感意外似的,考虑了一会儿,徐徐说道:“自蒙先师传授,并留下一个淬毒的方子以后,我从未动手淬过毒剑,那个方子也托你转呈太子了。”

“方子我谨密保藏,明天就送过来。”

“这倒不需,我自然记得。不过——”徐夫人终于毅然答应,“好!嬴政暴虐无道,杀人如麻,便让他尝尝毒剑的滋味,亦无不可。只是这柄匕首,留传后世,落入奸人歹徒手中,为祸必烈,却甚可虑。唉——这也说不得了!”

百工敬业,十分郑重,尤其是一位铸造兵器的冶工,封炉以后,重新开手,而且破了本人数十年谨守之戒,淬制一柄毒剑,更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因此,太子丹与荆轲都由衷地激发了感激之忱。

但是,他们也都明白,徐夫人这一份合作的至诚,并非完全出于私人的交情。她肯到燕国来,意味着赵国人民无条件支持任何抗暴反秦的行动;而她肯亲自出手铸这柄诛杀独夫的匕首,则是为了盖聂——唯有盖聂的剑术,才配得上她的绝艺。

于是,他们有了同样的一个想法:盖聂还在寻访,能不能如愿,并无把握,这一层应该言明在先。两个人从眼色中取得了默契,由荆轲把遣派宋意和武平分头去觅盖聂的经过,向徐夫人大致说了一下,最后加上一句:“只要时间容许,非找到盖聂不可!”

原来盖聂还不知在何处,就算找到了,肯不肯来还成疑问。纵令来了,肯不肯入秦,更不可必。徐夫人这样一想,倒有些不大对劲了。不过,她的讲义气,重然诺,与堂堂男子汉无异,所以心里怅惘,事情还是照办。

这以下就要谈到具体的细节了。太子丹对于保密的警觉特高,徐夫人名闻天下,来到燕国的消息传了出去,必遭秦国之忌,因此,他早就秘密为她准备了工作的场所,现在要请徐夫人指点,如何起造冶炉,备办些什么工具和材料。

“这得要看铸一柄什么样的匕首?”徐夫人说,“如要淬毒,以用铁为宜。”

铁是出在楚国的最好,太子丹心想,铸一柄匕首所用的铁,究竟有限,无论如何可以搜罗得到,便点点头说:“好,我采办楚铁备用。”

“还要毒药。”徐夫人慢慢念道,“硵砂、银锈、虎药、斑蝥、人中汁、砒霜、革乌、巴霜、断肠草、狼毒、南星。一共十一味,不知在燕国可能备办齐全?”

“请放心!”太子丹说,“如果燕国没有,我派专人去秘密采买。”

“请在五天之中,备办齐全。”徐夫人说,“我叫孟苍起造冶炉,五天可以完工——孟苍跟我学艺,十得七八,铸铁剑更有心得,我叫他跟在我身边。另外两位的手艺,也都算我们这一行中的佼佼者,太子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便请接收了去。否则,我把他们遣回榆次。”

当然,太子丹即使用不着那两名冶工,也不肯伤徐夫人的面子,把他们遣回去,所以立即表示欢迎。

事情就这样谈定了。第二天起,分头去办。只有荆轲没事,每天来访徐夫人闲谈,一则讨教剑道,再则,也隐隐然有着躲避夷姞的意思在内。

五天过去,冶炉如期完工,一切应用材料,也都备办齐全。第二天恰好是个宜于开工的吉日,徐夫人决定动起手来。

冶炉就设在她的住宅后院。一早,徐夫人就已到场,孟苍却比她到得更早。炉上架好了木炭,庭前设下祭品,徐夫人祭神默祝,然后孟苍也行了礼。就这时,太子丹和荆轲也都来了。

“开炉大吉,特来道贺。”太子丹说。

“太子和荆先生来得正好。”徐夫人一面接待行礼,一面说道,“我要烦两位做个见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