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鸿门宴 刘邦与项羽(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秦汉时期的巨鹿城,森林环抱,湿土泥泞,这个地理环境对关中的秦人很不友好,但生活在江汉平原的楚人倒是如鱼得水,在熟悉的环境下作战,对楚兵大为有利。

因为巨鹿附近的森林地貌,秦军无法集中组织,王离还要分兵去监视北方的诸侯们,从项羽“九战九胜”的记录可以判断出,长城军团至少分了九块,平摊下来,二十万人每个地方最多两万出头。

这样一算,项羽三万人,虽然在总体上是劣势,但在局部上是优势。在秦军施展不开的地利加成下,项羽可以冲垮长城军,其实不在意料之外,这时诸侯联军再一拥而上,王离只能回天无力、坐等被擒。

章邯见王离全军覆没,连忙退军,与项羽继续对峙,可他又受到了赵高的猜忌,万般无奈之下投了项羽,直到这一刻,项羽的威势涨到了顶点,成功将军事的胜利转化为了政治的胜利。

楚怀王的苦心布局被一个军事天才无情粉碎,他再次变回了项氏家族的傀儡,现在,他唯一的指望,就是入关灭秦的刘邦。

而这个时候,刘邦已经顺利打进咸阳,灭秦了。

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风评向来拉胯。

他唯一宿敌项羽的至情至性,将他衬托成了一个自私虚伪的小人。

他粗鄙无文,脏话连篇,没事就箕踞而坐,给儒冠上撒尿,他还洗脚会客,在见郦生时,就出言不逊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何为乃公?就是“额嫩爹”的意思,这和项羽的贵族风度一比,不免落了下乘。

他小心眼儿,年轻时游手好闲,领着兄弟在嫂子家吃饭,嫂子嫌,不给做,他就记了仇,等当上了皇帝后,他给侄子封了个羹颉侯羞辱他;他被项羽追杀,为了马车能跑快点,竟多次把儿女推下了车,每个有孩子的父母,看到这段都大呼不能接受;项羽要煮他爹,他不急,竟还说:“咱俩既然是结拜兄弟,那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煮咱爹,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以上种种,将刘邦的高傲侮慢、全无心肝表露无遗,任何一个人看到这些事,都对这个地痞流氓生不起半分好感。

可偏偏是这样一个大伙儿都瞧不上的人,还就能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定鼎汉室四百年江山,这你还真没脾气。

有人讲,刘邦能得天下,纯粹是因人成事。

而帮助他成事的,就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刘邦自己总结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坐镇中央转输军粮,不如萧何;连兵百万纵横天下,不如韩信;他能取天下,是用好了这三个人。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发出疑问:既然汉初三杰个个都才干卓越,何必还要屈从如此不堪的刘邦?

其实,这点司马迁早就从《史记》中给了我们答案。

先谈张良。

张良的祖上五世相韩,秦灭韩后,他弟死不葬、家财散尽,抛弃了贵族身份,整日与地痞流氓为伍,见惯了世界的参差,也悟透了这人世间的阴暗面。

他在博浪沙刺杀嬴政,被全国通缉,在一路上逃命途中,居然还能顺手把项伯这种杀人犯给救了,这是贵族公子哥儿能干出来的事?

可以想象,韩国灭亡后,原先那个贵公子张良,一定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黑暗,才能抽筋扒皮、脱胎换骨地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张良第一次见刘邦时,二人一见如故。他给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爱听,不论他说什么,刘邦都言听计从。

他欣喜,因为这些话他也给别人讲过,可就是讲不通,唯独刘邦一点就透,因此他认定刘邦是天授,将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他们都是自市井间摸爬滚打出来的,价值观大同小异,张良的那些计策,贵族不屑用,平民听不懂,只有刘邦这种人,既有平民的通透,也有贵族的见识,才能领悟张良妙计。

所以,张良认定刘邦就是他的知己,他的计策,只有刘邦懂得,能用,其他人都不能,于是就只跟着他了。

再谈萧何。

萧何是沛县的主吏掾,唯独对刘邦青眼相待。刘邦出去惹祸,萧何给兜着,他到咸阳去送徭役,别的小吏都赠三钱,就萧何给了五钱。

这就离谱,萧何好歹是个县吏,放现在也算个处级干部,为何偏对地痞刘邦与众不同?

其实,刘邦不是个小人物,他早年仰慕信陵君,想给偶像当门客,可等到他长大,信陵君已经过世,他就投奔了跟过信陵君的张耳。

张耳是魏国名士,大泽乡起义后,他跟随陈胜起兵,拥立武臣为赵王,灭秦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他被封为常山王。刘邦跟过这样的大人物,还一同游历了数月,在此期间定然开阔了眼界,也耳闻了许多天下秘辛。

可以讲,刘邦从小虽没项羽那般问鼎天下的野心,可也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只要逮到个机会,他就会出去闯**,像这种“从大城市回来”的人,纵然一事无成,可在这乡县的方寸之地,依然是众人崇敬的存在。

再后来天下糜烂,各地都在反秦,大家推举萧何、曹参当头儿,他俩怕被灭族,不肯,推刘邦,可见这时候当领导,很大可能会沦为背锅侠。

还记得我小时候选班长,就三两个好学生在选,大多数同学都不敢参选,不是不想,而是不敢,这就是天生当不了领导的人。正如萧何、曹参,这俩人或有治国的才能,可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这就注定他们不是能当一把手的命。

可面对众人推举,刘邦就能欣然应允,从这里既可以看出他勇于任事的胆略,还可看出他能得人心的名望,这才是一位领袖该有的气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