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国共(第2页)
一、在全国范围立即停止向中共的军事进攻。
二、立即停止全国的政治迫害,承认中共及各党派之合法地位,释放西安、重庆、贵阳各地之被捕人员,启封各地被封书店,解除扣寄各地抗战书报之禁令。
三、立即停止对《新华日报》的一切迫害。
四、承认陕甘宁边区的合法地位。
五、承认敌后抗日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
六、华北、华中及西北防地,均仍维持现状。
七、于十八集团军外,再成立一个集团军,共辖有六个军。
八、释放叶挺,回任军职。
九、释放所有皖南被捕干部,拨款抚恤死难家属。
十、退还皖南所有被获人枪。
十一、成立各党派联合委员会,每党每派出席一人,国民党代表为主席,中共代表副之。
十二、中共代表加入参政会主席团。
中共参政员董必武、邓颖超随这十二条致函参政会,表示假如这十二条能蒙政府采纳,并得有明白保证,他们中共参政员届时必可报到出席,此点已得中共中央复电同意。
与此同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又致函各党派领导人黄炎培、张澜、江问渔、张君励、梁漱溟、左舜生、张申府、章伯钧、沈钧儒、邹韬奋等,表示今天提出的这个提案,已力求容忍,假如能够得到正面结果,并获有明确保证,董必武、邓颖超两参政员必亲往参政会报到。信中说,“考其形,容或有负诸先生之望;察其心,又知诸先生之必能见谅。方命事小,国家事大,惟求诸先生能一致主张,俾此临时办法早有结果,斯真国家民族之福。”
对于中共新的临时解决办法十二条,黄炎培认为“是中共政策改变之故。否则条件亦已优厚,在往时求之不得了”。而在梁漱溟则认为,中共这十二条与前此十二条相比,条件降低了甚多。但他认为,不论条件高低,他们第三方面从来不预闻讨价还价的事情,他们是以国民立场过问国事,本着他们的主张和信念而奔走努力。他们并非做和事佬、调停的人。何况这种分家的办法,和他们第三方面所要求的国家统一的精神根本不合。
其实,中共提出的这新的十二条实际上只是一种姿态,因为他们相当清楚国民党不可能答应这些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照常举行,3月2日选出主席团,根据国民党的提议以吴贻芳代替周恩来成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中午十二时,梁漱溟与民主党派的一些朋友聚于一心饭店,商决他们今后将如何协调行动。梁漱溟提出意见说:对中共的十二条实在不愿加以讨论,况且逐条磋商,必致延过参政会期。要当局一口答应,也断无此理。基于此,梁漱溟建议第三方面向中共提出新的三原则:
一、原提之第十二条,已成过去,不必再议。
二、原提之第十一条,似相当于第三方面所主张的那个各党派联合的委员会,请按照第三方面所提的四条继续进行商量。
三、自第一至第十各条都暂不讨论,待那个委员会成立时,交委员会裁决。
平心而论,梁漱溟的三原则在国共两党异中求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即集中到一个委员会问题。而委员会如何组织,梁漱溟建议请周恩来和张群直接见面,较易解决,更加上张君劢、左舜生共四人商洽起草。得出草案,即刻请蒋介石核定,一经核准,即可一面成立委员会,而一面中共出席参政会。若能在此届大会内终得圆满出席,尚足以安慰国内人心及国际友邦之望。
然而,第三方面各民主党派领袖对梁漱溟的新建议都很消极,不愿采纳。结论是梁漱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不与大家相关。黄炎培、张君劢、张澜等人还劝梁漱溟在努力之前先争取张群同意,然后再见周恩来。张君劢对梁漱溟说:你欲晤张群,我可替你向他约个时间。张澜也对梁漱溟的想法给予积极的鼓励。梁漱溟接受了几位先生的美意,自愿试一试看。
3月4日,梁漱溟乘张群过访,相谈甚畅。张群还提到1939年秋间,梁漱溟从华北回来,力主军队应属于国家之说,当时不过一空想,而今则居然得到两党的承认,何等可喜!又说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立国之道更无余义矣!但梁漱溟提议请他们与周恩来直接商谈委员会事情,张群却说且待请示最高当局再说。于是梁漱溟再三叮咛,一旦最高当局有什么指示,务必不要忘了通知、告知第三方面。
翌日晨,梁漱溟往访张君劢,恰与张群相遇。张群告诉梁漱溟说,今晚蒋介石在嘉陵宾馆招待全体参政员,他亦被邀陪坐,届时定可答复。而在张群走了之后,张君劢又竭力劝说梁漱溟不必等张群的消息,尽可先访周恩来。梁漱溟亦认为与周恩来谈谈并无碍,于是就去拜访周恩来,只是未谈眼前具体的事情,而从根本大端有所讨论,如军队统一于国家等。到了晚上,嘉陵宾馆散席后,张群招梁漱溟于一旁,问梁漱溟曾否进行,若未进行,过了明天再说。梁漱溟转问何故。张群答道:蒋介石将于明天(6日)亲自代表国民政府向参政会宣布共产党事件,并希望参政会对此问题有所表示。所以张群说要看了明天的形势之后再进行。言罢,匆匆分手。
梁漱溟闻言,急忙找张君劢商量办法。梁漱溟说,不知蒋介石明天将作何种宣布,又不知要参政会作何种表示?假如双方洽商好,而以领袖之宣布,参政会之表示,做一转圜文章,最妙。否则,多一次宣布,即加重一层痕迹,更难转圜。基于这样的担忧,梁漱溟表示愿尽今夜再作一度努力,并请张君励约张群明早等候他的消息,希望在蒋介石明天下午出席参政会大会之前,能够洽商一个结果。
张君劢答应了梁漱溟的请求,梁漱溟即刻往访周恩来倾谈,当夜宿于周处。
梁漱溟诚恳爽直地向周恩来说出这样两层紧要意思:
一、当局决定明日作一宣布。但我梁漱溟嘱托张群候我消息。我们都是爱护大局的,必不可使大局更僵。所以我梁漱溟来请教你周恩来,要赶在今夜明晨洽商一结果,俾大局从此转圜。
二、最好集中到一个委员会问题来商量。商量时最好请你周恩来与张群直接谈,而第三者参加讨论。委员会事确定了,大小事都交付委员会解决,请中共参政员先出席参政会,以慰各方之望。
听了梁漱溟的介绍,周恩来答复说:
一、由于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军政部长何应钦连日在大会上的两次宣布,中共参政员出席参政会问题,可说已成过去,不必再谈。中共方面固不知蒋介石明日如何宣布,但想其影响大局者,好亦好不到哪里,坏亦坏不到哪里——自然是若能不再作何宣布最好。
二、撇开参政会出席问题,中共方面不拒绝任何的商谈。像是各方合组委员会的问题,尤所愿谈。委员会如成立,一定参加。
三、同张群直接谈,无所不可。周恩来还表示,如果你梁先生问得张群同意,我周恩来马上去见他。
四、前于3月2日有一件签呈,系以周恩来名字,作为下属长官(不作为党派关系)口气,列举几件小事,然而是很痛苦的事,例如某处扣车,某处扣人,几个月不发下护照等,请求蒋介石委员长批交各该机关制止或纠正者,请转恳张群向蒋介石促请早为批下。能批一“查明办理”的字样都好。
周恩来的答复有理有据,梁漱溟也不便再说什么,他只得照周恩来的话,第二天据实转告张群,张群表示且待过了下午再商。
这天(6日)下午,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对参政会宣布“共产党事件”,词义严重,谴责中共自抗战以来屡次破坏军令政令,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