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章 剔骨削肉(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画面一闪而逝。

“问题不在这里。”周小宇睁开眼,声音沙哑,“是秦涛出了事。他的晶核正在被动激发,能量通过某种未知路径传导到了这个村子。”

南南皱眉:“你是说,他在无意识中成了广播站?”

“不止。”李哲翻看便携仪数据,“这里的共振模式,和秦涛之前研发的‘远程情绪同步装置’高度相似。那是他父亲临终前的研究遗稿,后来被列为高风险项目封存了。”

三人对视一眼,寒意顿生。

若真如此,则意味着有人重启了这项禁忌技术,试图利用晶核作为天然放大器,实现跨区域群体意识干预。而最危险之处在于??使用者未必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翌日凌晨,他们启程奔赴武威。

一路上,周小宇不断回放那段梦境片段。他想起秦涛父亲曾患渐冻症,最后三年无法言语,只能靠眼球转动交流。而秦涛为此倾尽心血,梦想打造一台“心灵翻译机”,让所有被困于躯壳的灵魂都能被听见。项目失败后,他曾一度崩溃,甚至烧毁全部实验笔记。

难道……他是想用自己的身体,完成当年未能实现的连接?

抵达武威郊区临时住所时,已是深夜。房门虚掩,屋内漆黑一片。周小宇推门而入,只见秦涛蜷缩在角落,身上连接着七八根自制导线,末端接入一个由手机电池、收音机零件和晶核共同组成的装置。他双眼紧闭,面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

“快切断电源!”周小宇扑上前去拔掉主线。

刹那间,整栋房子嗡鸣作响,墙壁浮现无数细密裂纹,桌上的水杯凭空炸裂,碎片悬浮半空三秒才落下。

“他不是在传输信号。”南南检查设备残骸,声音颤抖,“他是在尝试‘融合’??把晶核意识嫁接到人类神经网络里。这根本不是治疗,是献祭。”

李哲迅速施救,注射强心剂并进行人工呼吸。半小时后,秦涛终于恢复自主呼吸,但仍昏迷不醒。

接下来三天,他们轮流守护在他床边。第四日清晨,秦涛睁开了眼。

他第一句话是:“爸……你能听见了吗?”

周小宇握住他的手:“你在做什么?你知道刚才差点把自己烧成灰烬吗?”

秦涛泪水滚落:“可我听见他说话了……就在昨晚,他说‘儿子,放下吧’。三十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原来,自晶核认主那夜,他便察觉到体内有种奇异感应,仿佛父亲的灵魂并未离去,而是藏匿于频率深处。他不顾禁令复原旧设备,企图打通生死界限,哪怕只一秒也好。他未曾料到,晶核的力量远超想象,一旦开启深度链接,便会自动搜寻所有曾受其影响的生命体,形成一张无形的精神网??内蒙古村庄正是因此被激活。

“我不是想操控谁。”他哽咽道,“我只是太想他了。”

周小宇久久无言。他知道,这不是科学事故,而是一场深埋心底的哀悼终于决堤。

当天下午,他们召开紧急连线会议,九人影像齐聚虚拟屏。听完汇报后,龙梅率先开口:“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传承者’的责任。拥有晶核不代表有权使用它,就像持火者不能随意点燃森林。”

阿迪力补充:“而且要建立反噬预警机制。当某位持有者情绪剧烈波动或意图越界时,晶核应自动进入休眠。”

才旺沉声道:“最难的,是如何区分‘治愈’与‘执念’。有些人打着疗愈旗号,实则满足私欲;有些真诚付出,却无意造成伤害。我们不能再靠自律alone。”

最终达成共识:启动“星链协议”??九枚晶核将逐步解除个体绑定,转为流动共享状态。只有当两名以上传承者共同授权,并经过区域性公众评议后,方可启用高阶功能。同时设立“阴影档案”,记录每位成员的心理轨迹与潜在风险,定期公开部分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决议通过当晚,周小宇独自登上观星台。

风很大,吹乱了他的头发。他取出父亲的照片,轻轻摩挲背面那行字:“医者所求,非药到病除,而在人心不失温度。”

如今,他们面对的已不仅是疾病与贫困,更是人性深处对永生、沟通、掌控的渴望。这些欲望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承认它的存在,并学会与其共处。

他打开通讯器,拨通全国志愿者网络公共频道。

“各位朋友,我是周小宇。今天我想讲个故事,关于一个儿子如何用错误的方式,表达了最正确的爱……”

声音传遍山野,也顺着无数简陋天线飞向城市角落、渔船甲板、高原哨所。

而在千里之外的某个病房里,一位老人听着广播,忽然伸手摸了摸枕边那只老旧搪瓷缸,低声说:“暖了。”

与此同时,疗愈森林中心,九枚晶核在同一时刻轻轻震颤,蓝光流转,彼此呼应,宛如星辰初醒。

没有人看见,但在某一瞬,整片大地仿佛轻轻呼出一口气。

然后继续前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