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第6页)
“哼!维修城墙还要和本官讨价还价?没有坚固的城墙怎么防贼防盗,倭寇来了怎么办?”谈远算是明白这部分乡绅的成分了。
余老爷连忙辩解:“谈大人别误会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像我这样的还有一大把呢。这事随便大人怎么处理,只要大人公正严明就好。”
谈远点点头,又和善起来:“我记得你以前跟我说过,你们龙游数你们余氏最厉害,也就劳氏赶上来了,其他什么童氏詹氏经商科举都没你们厉害。差不多就这四大姓了吧?”
谈远竟然记得自己那么早闲聊时告诉他的事?余老爷冷汗都要下来了,愣愣点头。
谈远又道:“你当时和我说你们县丞是老好人,举人出身。又说你们苏主簿才好,可惜是个秀才。”
余老爷想跪下了,谈远看他这么紧张,连忙叫人上茶,又亲热地和他说话,总算安抚了他,他本来也不是故意要吓住余老爷。
谈远和余老爷闲谈中,说话中他更加了解龙游了。他发现他这次来龙游来得不错,除了那桩造反案没什么难办的,一切按着旧例也不会差太多。
聊完,谈远把人礼送出去。没过多久,一个陌生人就进了县衙去见谈远。
谈远道:“你是苏主簿?”
苏主簿点头:“见过谈大人。”
他正要说话,门房忽然进来了,“谈大人,有你的信。”
谈远一看是皇上的信,也顾不上苏主簿了,连忙拆开一目十行。原来这信是他离京几天后皇帝写的,陕西又报上来有人造反,他心里烦闷想起龙游的事,要求从严从重处置。尽快结案,首犯押解送京斩首。
光看信中文字,谈远就能看出永巨帝的烦闷。这封信里对他的感情也不多,是命令式的。
谈远被永巨帝的情绪传染,也烦躁起来,他慢慢折信,也把情绪折叠起来,“哈哈,冷落了苏主簿,你之前是在士绅处调解?”
苏主簿原本以为新县令对他有意见,原来只是信太重要了。
“是的。谈大人不知道方毅还有他堂弟带着他们方家还有其余几家人如何作乱!闹得我们龙游好不成个样子,老爷们都不敢来见大人了,商人们也不敢做生意了,大街上冷冷清清。这不是丢了大人的面子吗?请大人处置贼子!”
谈远不置可否:“苏主簿别急,慢慢说,他们如何作乱,都有哪些人受了损失?”
第134章修城墙防倭寇日本国
谈远听着苏主簿说话,“劳”这个姓出现的很频繁。他记得京城有姓劳的官,这是个小姓,也许就是这家的。
“大人,你要为他们做主啊,不然那些贱民搅得大伙生意做不成,官府威严无存!要给他们教训,不许再闹事。”苏主簿真心实意道。
谈远并不生气:“嗯,好,本官在想想。”
龙游县几万人,苏主簿要处理的事真不少,闻听此言觉得妥了,就去做自己的事了。
在谈远看来,苏主簿的意见没那么重要,他几乎是劳家的代言人,而劳家是敌人。
谈远想保下方毅,虽然他觉得有点难。
第二天,谈远让金县尉去搜集有关方毅造反的证据,又让全典史审案,让地牢里的乡亲们都恢复了自由身。
不管家里远近,都给666文的路费,一大串钱交到他们手上。这钱虽然不多但也够了,而且很吉利,他们回了家就把新县令的好名声传了出去。
金县尉把方毅造反的传回来了,方毅当时是忍无可忍,所以没有打着造反的旗号,只是有了造反的行为,谈远便找了讼师为方毅申诉。
又故意给皇帝写信,不提方毅,希望永巨帝忘记这事。可惜永巨帝记性没问题,而且再次强调一定要判死刑。
谈远不想判,但劳家发现新县令优柔寡断就通知了京城的自己人。偏偏永巨帝是决心杀掉每一个敢造他反的人的,都在向谈远施压。
永巨帝说他算了一卦,算到谈远心系百姓,所以到底是听他的还是听他的?
劳氏在龙游家门口虽然不能拿外来县令如何,但他们家东西就是被打劫偷窃,也可以向知府告状本地知县治理不力。
谈远以证据不足为由,先处理其他案件,正好龙游人喜欢诉讼但被前任知县压抑的需求爆发了,谈远合情合理地拖着。
拖延确实有效,永巨帝忙着互市的事,劳家在这问题上是反对派,也不好再使劲了。
谈远也不知道能拖到什么时候,但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吧。除了这件事,龙游县靠着制度运转得还挺顺畅,谈远很满意。这次他终于可以实践自己的预设了,他准备先观察再做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谈远不做事自然就不忙,高月娘很满意。她也喜欢这里的气候,更喜欢换给她的凌芸师傅。
谈远观察发现龙游县人还是很浙江人的,把周围的资源利用得很好。但因为二八效应,好处还是四大姓得的多,如果不打压豪强,将来一定会被豪强想法裹挟。
转眼,谈远到了这里三个月了。除了最开始让龙游县人都知道他们换了个好县令,后面好像没啥存在感?
甚至收秋税的时候也没闹出什么事来,一切有条不紊,日子和过去一样。
都说居安思危,龙游县人在过往常的好日子时,谈远已经感觉到了危险。他一直关注浙江沿海的倭寇情况,因此从张碧桃她哥那听说倭寇今年又来了,便觉得是时候一鸣惊人了!
若是日本鬼子不来,那就请汤知府允许龙游县帮助友县。若是日本鬼子来了,一定要他们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