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第4页)
夫妻俩边走边找当地百姓聊,算是把大庾县了解个七七八八了。
原来大庾县的县衙已经穷得一穷二白了,什么都没有,好不容易衙役们收上来了,也不交税,而是送到自己家,这算是他们的“俸禄。”
今年就惨了,他们也什么都没有。衙役们在衙役没事干没收入,有时也会听大户的话,帮着他们欺负人。
回去路上,谈远面对这样的情况也感到棘手。唯一的好处就是,这是古代,而他是现代人,可以降维打击!
谈远对高月娘:“月娘,最要紧的有三件事,一,防疫叫他们喝开水,集中处理尸体,撒生石灰消毒,这就靠你主持了。
二,粮食。百姓都是手停口停,农田被毁,她们一定慌,大庾县就会乱。所以,要搞定粮食,而且我们也要吃饭。
三,豪强。官府手上可是什么资源都没有,只有几个兵罢了。豪强可是没受什么影响,资源丰富得很啊。他们一定会趁灾吞并灾民土地、囤粮抬价,到时候大庾人是听他们还是听我们的?一旦前面两个问题解决……”
谈远说着,又停下了,高月娘道:“我们连当地的土话都听不懂,很受限制,把豪强放在一边不管是不行的,不如和他们合作,我们怕他们,他们也怕我们。马家是靠科举出身,包家是靠钨矿盈利,我看不如叫马家家主马雄来,你和他聊聊,他花点钱换你的庇护。”
“太好了!如今的人有钱就了不得,包家马家都是大户,包家听着就比马家狂很多,马家也一定受了包家的欺负,何况我们都是科举出身,也更好说话。马家投靠我,包家也必投靠我才行。”
“明天你叫马家人来,先跟他们说。我跟着凌师傅出去防疫吧?”高月娘道。
“多谢你,月娘。”谈远很感谢妻子,她很靠谱,帮了他很多。
夫妻俩互相扶持走回了大庾县衙,就看到娘在缝布口罩,简易的那种!
“娘,好像我和爹以前用的,你怎么做这个?”娘也帮他防疫?
金妮儿指了指裁布的凌师傅道:“凌神医说的,大涝之后可能有大疫,见人最好戴口罩,娘就帮你缝口罩,厉害吧?”
“厉害!”
“唉!我想早知这里惨成这样,还有瘟疫我就不来了,凑什么热闹呢?可是又觉得不对,我不来,远哥儿你是要来的,难不成我就躲开了,让你一个人做这些,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金妮儿道。
“娘还是在好,谢谢娘。”夫妻俩异口同声。
金妮儿有些惊讶,随即抱怨道:“我说叫他们男男女女一起来缝,赶快点,还有有人不愿意,说手笨,就要守在外面,这能有什么事。”
“娘,还是派人守着好。您别着急,等我拿到粮食,您帮忙办粥厂吧,再叫她们做布口罩出来,那可多着呢!”
“好吧,我还要和她们说话呢!你们俩有事就忙去吧啊。”
高月娘的事就是去翻医书,巩固巩固,也安安心。
谈远的事,则是再去向县衙的人和附近的百姓打听有关马包两家的事,他明天得说服马家帮他做事。
这一打听,谈远才发现马家比他想的更好解决,只需要软硬兼施,给利益动武力很快就能解决,他要多一个助力了。
谈远写了个请帖,请马家家主马雄明天辰时四刻一叙,也就是大概早上八点,他应该起得来。
要是不来,那就是看不起他这个知县了,得用武力请来了,他还是有几个兵的。
第103章赈灾亲力亲为秩序初步恢复
农历七月也就是公历八月,天很早就亮了。谈远五点就起了,忙了三个小时,马家家主终于来了。
马家家主马雄和包家家主可是这大庾的土皇帝,他们消息灵通得很,这个十几年没有知县的地方即将有个县令,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事。
就在这个谈县令在老家抚州府逗留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两家要亲如兄弟,把这个县令高高架起来,不要耽误他们发财。
马雄收了谈县令的请帖,他是要来的,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敢不搭理新县令,那也太不给人家面子了。再说,也得看看新县令是个什么人啊!
话说,姓什么不好,姓谈?有这个姓吗?这么怪的姓!脾气不会也很怪吧?不过在这里他们两家才是说话管用的,他带的家丁也不是吃素的。
还说什么“新县令来了!谈老爷走马上任了!”哼,什么县令在他们兄弟面前也不好使。不允许他们屯粮卖钱的,不让他们贱买灾民土地的,捧着他那都是客气,就是杀了说是新县令体恤百姓一摔摔死了又能怎么样呢?
不过白喝谈县令一杯茶罢了,他的话他是一个字也不会听的。
马雄打了个哈欠,该死,沽名钓誉的官!害他这么困,等他进去可不能给他好脸色瞧。
“老爷老爷,下轿吧?”
“什么?“马雄一揉眼睛,出了轿子。他震惊了,不是说新县令只带了几个护卫吗?怎么有这么多兵,还拿枪拿棒的?
马雄回头看了看自家家丁,为了给谈县令一个面子,他没让他们带短棒,只有两个跟在他身边的拿了根棍子。
哼!有兵又如何,这可是灾后,没有粮食看他能撑几天!马雄下了轿,大摇大摆地进了县衙。
谈远早备好了茶水候着,听到了外面的动静,然后就看到了一脸非暴力不合作的马雄。
马雄长相身高都平平,不过因为钱银滋养,有一股威严雄壮的感觉,看上去是头老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