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摆摊卖盖浇饭(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孟娇打算收拾收拾出发了。

不一会儿,有人急促叩响院门,姚氏疾步过去开门后冲厨房大喊:“娇娇,是柳家三郎来了!”

孟娇稍稍迟疑:“咦,不是他家老大来么,怎么来的却是老三?”

她一边琢磨着,一边应道:“来了,来了!”见到柳三郎,发觉他看自己的表情颇有些异样,一副很不待见的样子。

孟娇撇撇嘴,装没看出来,根本没空搭理他心里在想什么,不过是个藏不住心思的半大小子罢了。

“柳三叔,你大哥呢?”年龄不过十八岁,但按辈分孟娇却只得叫声“叔”,也够憋屈的。

柳三郎先没吱声,隔了会儿才冷冷道:“有事儿,跟我大嫂回娘家去了。”

说罢,见姚氏已盖好桶盖,上前帮忙将三个大木桶拎到牛车上,又是大甑子、又是桌椅、碗筷等一应家伙事儿也都搬到了牛车上。

约摸辰牌时分,见孟娇上了车坐稳后,柳三郎一声吆喝:“启程了!”

姚氏正回屋给自己和俩娃穿衣,想跟着去,却没赶上,孟娇远处摆摆手,示意她回去,嘴在风中张合着。

姚氏远远的好像听见一句“家里离不得阿娘,想想昨日的事儿”。

寒风呼啸,草木结霜,路边的水沟里水已干涸,牛车在路上颠簸着。

孟娇捂紧木桶上覆盖的棉被,心知最保险的办法是放入空间保温,但现在显然还不能这么做,必须等她赚了钱买了牛车后才好这么干。

半个时辰后,天光大亮,牛车停在云水镇上的酉时码头附近。

此时,不远处已有一两艘商船停泊在了岷江边上,早有一批蹲守了半宿的壮劳力正在忙着卸货。

“费老四,你猜刚才咱抬的那几个大木箱子里都装的啥,咋感觉比石头还重?”

“不该咱好奇的事儿,你就别瞎打听,小心脑袋搬家还不知道谁干的,要是传到贵人耳朵里,咱们谁也别想好过!”

“你们俩躲在这儿干嘛,一会儿去吃点儿啥吧,我媳妇给带的干粮饼子冻得梆硬,吃了还剌嗓子,生疼生疼的。”

“那咱们去码头边上那个史记馄饨吧。”

“老陈,虽然这天喝汤正好,可是他娘的馄饨不扛饿呀,大碗的还得十文钱,吃不起。”

“那老板是挺黑的,就是个笑面虎!奶奶的,上回想续点汤他都不肯,抠死算了。”

“那咱去茶摊买碗热水,把干粮泡开了再吃也成呐。”

几个壮汉边说边往前走。

而孟娇挑了一处看似还不错的空地,左手边是卖竹货的,面前摆了一摞的竹筐和竹篓。而右手边摆摊的是家馄饨摊子,还挂了块“史记馄饨”的破木招牌。

孟娇迅速支好了摊子,也打发走了柳三郎,向左右张望,发现没人过来。

她心里不禁泛起嘀咕,“这都快到饭点了,咋还没人来?”

正在踟蹰间,见远处一瘸一拐走来一个穿青布襕衫的学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