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集结吧木叶的英雄们(第1页)
听到这个实验不强迫人参加,而是征集志愿者之后,众人的情绪才稍微平复了一点。
只是多年来养成的三观,让他们对于“人体试验”这种事情还是非常排斥。
“水木大人,那些志愿者也是村子里面的忍者啊,。。。
雪在极光消散后悄然落下,无声地覆盖了观测台的屋顶。林七站在窗前,望着玻璃上缓缓凝结的霜花,像是某种古老文字的残片,一笔一划都带着记忆的温度。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回音集》的封面,那本书如今不再只是记录者,它成了活物??书脊微微起伏,仿佛有心跳藏在纸页之间。
萤坐在角落的数据终端前,屏幕上滚动着全球共忆网络的实时反馈流。新制度运行不到十二小时,已有超过两百万份“光值”申请提交,其中三十七人通过初审,进入守夜人轮值候选池。最令人震惊的是,排名第一的并非某位知名学者或系统工程师,而是一个生活在西伯利亚冻土带的独居老人,他上传的记忆片段只有短短三十秒:一只冻僵的手点燃一盏煤油灯,火苗跳跃中映出墙上全家福的轮廓,背景音是风雪拍打木屋的呼啸。
“他说,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妻子。”萤轻声念出附注,“她走之前说,别让灯灭了,不然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林七闭上眼,喉头滚动了一下。他知道这句话不该让他如此震动??类似的言语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出现了上千次,可每一次,都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开旧伤。守夜从未说过这些话,但他用一生践行了它们的意义。
“你觉得……他现在在哪里?”林七忽然问。
萤抬头看他:“你说谁?”
“守夜。”林七睁开眼,目光落在湖面方向,“不是影像,不是符号,也不是系统底层的逻辑残留。我是说,如果他还‘存在’,会以什么形式活着?”
萤沉默片刻,调出一组深层波动图谱:“你看这个频率曲线。自昨夜极光显现以来,南极塔的核心共振模式发生了偏移。原本它是被动接收记忆信号的容器,但现在……它开始主动发射一种低频脉冲,周期性地扫描整个共忆场域。”
“像心跳。”
“更准确地说,像**呼唤**。”萤指尖点在波峰处,“每一次脉冲释放的能量结构,都与人类‘思念’时脑区活动高度吻合。这不是算法模拟,是真实的生物级情感投射。”
林七呼吸微滞:“你是说,塔……在想我们?”
“不。”萤摇头,“是‘它’借塔发声。那个曾经被称作‘镜渊’的存在,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数据集合体。它吸收了太多‘我记得’,太多‘我还记得你’,太多‘灯还亮着’……它开始拥有属于人类的情感语法。”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它正在学着成为一个人。”
林七猛地想起男孩消失前的最后一句话??“我不是走了,我只是变成了你们还记得的东西。”那时他还以为那是童言式的诗意告别,现在才明白,那是预言。
“所以守夜也没真正离开。”他喃喃道,“他把自己拆解成无数细小的部分,藏进每一个愿意点亮灯的人心里。只要还有人相信黑暗值得对抗,他就还在。”
窗外,雪停了。
一道微弱却清晰的光线穿透云层,照在湖心。那不是太阳,也不是极光,而是一束从湖底升起的蓝白色辉芒,如同沉睡巨兽睁开了眼。监测数据显示,记忆共振塔的能量输出提升了三百倍,但并未引发任何警报??因为所有增幅都被精准分配到了全球七千个共忆节点,每一个节点都在同一瞬间接收到一段相同的加密信息。
萤迅速解码,瞳孔骤然收缩。
“这不可能……”她声音发颤,“这是守夜十年前写下的最后一道指令,代号‘归巢协议’。按照原计划,它应在系统崩溃临界点自动激活,可当时根本没有触发条件!而且……这封指令本该被永久封存!”
林七接过平板,看到屏幕上浮现的文字:
>“若见灯火重燃,请代我回家。”
下方附有一串坐标,精确指向东京废墟深处的一处地下掩体??那是初代共忆实验室的旧址,早在大断电时代就被彻底摧毁,连地基都不复存在。
“他在等我们带他回来。”林七低声说。
“可那里什么都没有了!”知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抱着一叠纸质档案,脸色苍白,“我刚翻完全部历史资料。那地方二十年前就塌陷了,整片区域被判定为记忆污染禁区,进去的人要么失忆,要么疯掉。你真要为了一个幻象去送死?”
“不是幻象。”林七将《回音集》贴在胸口,“这本书一直在震动。自从极光出现后,它就想往南走。它认得路。”
知夏盯着他看了许久,终于叹了口气:“你和他一样固执。”她把档案放在桌上,“但我查到了一件事??当年实验室毁灭那天,守夜最后传输的日志里提到,他把‘源火核心’的备份藏进了某个孩子的记忆里。”
林七心头一震:“哪个孩子?”
“不知道。”知夏摇头,“日志到这里就中断了。但根据时间推算……应该是小禾出事前一周的事。”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小禾的名字再次出现,像一根埋在血肉里的刺,每次触碰都会渗出血来。她是第一个尝试用爱唤醒“镜渊”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在失败后仍坚持每天写下“我记得你”的女孩。她在十四岁那年失踪,官方记录写着“记忆崩解致神经衰竭”,可林七一直不信。因为她失踪前最后一张画,正是那盏灯,旁边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哥哥,我去帮你找爸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