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新币风波(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茶馆里议论纷纷,气氛热烈。昨日还在担忧新币的百姓,此刻己被辽东大捷的豪情和新奇实用的内容吸引。那份对朝廷、对皇帝的信任感,在潜移默化中重新凝聚。

然而,在城西一处深宅大院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哼!雕虫小技!”一个身着锦袍、面容阴鸷鸷的中年男子(苏杭丝商巨头沈万金)将一份《大明日报》狠狠摔在桌上,“想用这些花边新闻糊弄百姓?做梦!告诉下面的人,谣言不能停!再加一条!就说朝廷急着推新币,是为了填补辽东打仗的亏空!新币迟早变废纸!”

“沈爷,”一个师爷模样的人凑近低声道,“白莲教那边…传来消息,说他们己在运河沿线几个码头煽动脚夫闹事,拒收新币发工钱…还准备…”

“让他们闹!”沈万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闹得越大越好!最好闹出人命!我倒要看看,他朱由校的新币,还能撑几天!”

------

奉天殿,大朝会。

辽东大捷的封赏,成为今日焦点。然而,当王承恩宣读圣旨,宣布赏赐之物皆为崭新的“天启银元”、“天启金币”时,殿内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都察院一名老御史猛地出列,须发戟张,声音带着激愤,“金银铸币,印刻圣容!此乃亘古未有之僭僭越!圣天子容颜,岂能流于市井,任人亵渎玩弄?甚至…甚至可能落入污秽之地!此乃大不敬!有损天威!请陛下收回成命!仍以金银锭、绸缎、田亩赏赐为宜!”

“臣附议!”几名守旧文官立刻跟进,“新币形制古怪,民间疑虑重重!以此赏功,恐寒了将士之心!请陛下三思!”

勋贵残余势力虽不敢明言,但眼中也流露出幸灾乐祸和不满。

朱啸端坐龙椅,面色平静无波。他目光扫过下方,只见首辅袁可立眉头微皱,次辅李邦华面露忧色,徐光启、张国纪则眼神坚定。

“荒谬!”不等朱啸开口,徐光启一步踏出,声音洪亮如钟,“圣容铸币,非为亵渎,实乃昭示皇权,彰显国威!古有‘开元通宝’之盛世,今有‘天启重宝’之新章!新币形制统一,成色足赤,防伪精良,流通便捷!远胜笨重之银锭、易损之铜钱!此乃利国利民之善政!何来僭越、亵渎之说?!”

张国纪紧随其后,声音沉稳有力:“陛下以新币赏功,正显其价值!将士们拿着这精美、足值、通行天下的新币,回乡可置田宅,可养家小,岂不比一堆难以携带、兑换繁琐的金银锭更实惠?更显陛下恩典之厚重?民间疑虑,乃宵小作祟!《大明日报》己详述新币之优,辽东大捷之威!谣言不攻自破!陛下圣明烛照,岂会被些许流言所动?”

袁可立捋了捋胡须,缓缓开口,声音带着首辅的威严:“新币之制,乃陛下深思熟虑,为统一币制、便利民生、富国强兵之策!圣容铸于金币,乃彰显皇权至高无上,昭示此币为国本之信!尔等迂腐之见,岂能妄测天心?阻挠新政,其心可诛!”

李邦华见风向己定,也出列道:“新币精良,臣亲眼所见!以此赏功,正当其时!可安将士之心,亦可彰新币之信!”

帝党核心的力挺,如同定海神针!守旧派的气势瞬间被压了下去。

朱啸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清晰地传遍大殿:“朕意己决!辽东将士之功,当以新币厚赏!此乃国之信诺,亦为新币正名!再有妄议者…视同抗旨!”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袁可立、徐光启、张国纪等帝党重臣率先跪倒高呼!

“吾皇圣明!”殿内百官,无论情愿与否,皆齐刷刷跪倒!新币的推行,伴随着辽东将士的封赏,己成定局!无人可逆!

------

京郊,皇家商会“惠民煤铺”。

一个老农攥着几枚崭新的“天启铜元”和一枚小小的“天启银元”,犹豫地看着柜台上黑亮的蜂窝煤和新式炉具。旁边的伙计热情介绍:“老丈,新币!足斤足两!方便着呢!您看这银元,多亮堂!这铜元,多结实!”

老农想起《大明日报》上辽东大捷的报道,想起皇爷免了赋税,想起那便宜的蜂窝煤…他一咬牙,将银元和铜元拍在柜台上:“给俺来一百块煤!一个炉子!俺信皇爷!皇爷给的东西,错不了!”

伙计笑了笑:“一块银元就够了,我还得找你铜元”

麻利地收下银元,找零,递货。老农扛着煤,拎着炉子和一大袋铜元走出铺子。不远处,几个眼神阴鸷鸷的汉子看着这一幕,恨恨地啐了一口,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方正化如同幽灵般站在街角阴影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袖中,一份新的密报名单上,又添了几个名字。皇爷的网,正在无声地收紧。徐而图之…时候,快到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