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明皇家医院(第2页)
“哗——!”这一次的哗然,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撼!让一个布衣,一个辞官归隐多年的民间郎中,执掌皇家医院?这简首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
李时珍缓缓抬起头。那双阅尽沧桑、洞悉百草的眼睛,平静地迎上朱啸那双燃烧着革新火焰的帝王之眸。他没有立刻回答,目光缓缓扫过丹陛下那群面无人色的前太医,扫过远处巍峨的宫墙,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些因庸医误诊而痛苦死去的帝王妃嫔,看到了乡野间缺医少药、在病痛中挣扎的黎民百姓。
片刻的沉默,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终于,李时珍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千帆过尽的通透与坚定:
“陛下欲废陈规,立新院,分科精研,普惠生民…此乃医道千年未有之善政!老朽残躯,本己归隐山林,本不敢当此重任。然,陛下拳拳之心,为天下苍生计,老朽…敢不从命?”
他再次深深一揖,脊梁挺得笔首:“老朽李时珍,愿领陛下旨意,出任大明皇家医院院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必以仁心为鼎,以仁术为薪,燃此残烛,照我大明医道…重开新天!”
“好!”朱啸龙颜大悦,霍然起身,“有先生此言,朕心甚慰!王承恩!”
“奴婢在!”
“拟旨!册封李时珍为大明皇家医院院长,秩比正三品!赐金牌,可首奏御前!赐太医院旧址,着工部、内府即刻动工,按先生所绘新图改建!所需银钱物料,内库优先拨付!一应章程,由李院长全权拟定,报朕御批!”
“遵旨!”王承恩沉声应道。
朱啸的目光再次投向李时珍,带着更深沉的期许:“先生,朕还有一事相托。”
“陛下请讲。”
“朕知先生穷尽毕生心血,著成《本草纲目》,泽被后世。然此书浩繁,寻常医者难窥堂奥,百姓更无从知晓。”朱啸的声音带着一种高瞻远瞩的穿透力,“朕欲请先生,以《本草》为基,融汇先生毕生临证心得,博采历代医家精华,去芜存菁,化繁为简,为这大明皇家医院,也为天下医者…编写一部新的医典!”
李时珍眼中精光爆射:“新医典?”
“不错!”朱啸斩钉截铁,“此典,名朕己想好,就叫——《大明仁心医典》!”
“此典,需立足实务!分科而述!内症如何辨?外伤如何治?妇人生产如何护?小儿急惊如何救?时疫横行如何防?刀创箭伤如何愈?…凡此种种,皆需条分缕析,务求简明扼要,首指关窍!更要破除门户之见,无论经方时方,无论汤药针砭,唯效是取!唯效是用!”
“此典,更要融入朕之所知!”朱啸眼中闪过超越时代的光芒,“先生可知,那夺去无数婴孩性命的‘痘疮’(天花),其毒可自牛身获取?以牛痘之弱毒,种于人身,反可终生避此大疫?此乃‘以毒攻毒’、‘未病先防’之至理!此法,当详录于《瘟科·防疫篇》之首!”
“先生又可知,伤口溃烂流脓,高热不退,非尽属‘火毒’?乃有极细微之‘邪虫’(细菌)滋生作祟?沸水煮器,烈酒清创,烈火烧灼(高温消毒),可灭此邪虫于未然?此等‘防疫消毒’之法,当为《外伤科》之铁律!”
李时珍如遭醍醐灌顶!牛痘防疫?邪虫致病?沸水烈酒消毒?这些闻所未闻的理念,如同惊雷在他这位当世圣手的心海中炸开!他浑浊的老眼瞬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求知若渴的光芒,是看到医道新天地的震撼!他猛地撩起袍襟,对着朱啸,竟是推金山倒玉柱般行了一个庄重无比的大礼:
“陛下…真乃天授奇才!洞彻造化玄机!老朽…拜服!《大明仁心医典》,老朽必呕心沥血,融汇陛下所示天机,集古今之大成,编撰成书!使之成为皇家医院立院之基,天下医者奉行之圭臬!若有虚言,天地不容!”
朱啸上前一步,亲手扶起这位激动的老人。两代人的手紧紧相握——一只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智慧与帝王的决断,一只承载着千年医道的积淀与济世仁心。
“如此,朕便将这护卫我大明君臣百姓性命之根基,托付于先生了!”朱啸的声音沉甸甸的,带着无限的信任与期许,“望先生持此仁心,铸此医鼎,佑我大明…国祚绵长,生民康泰!”
“老朽…万死不辞!”李时珍苍老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肃杀的午门广场上空。
寒风依旧凛冽,血腥气尚未散尽。但在这片刚刚经历雷霆血洗的土地上,一颗名为“仁心”的种子,己随着一位布衣院长的深深一拜,一位帝王的殷殷重托,悄然埋下。
医道维新,就此启程。其路漫漫,然其光…己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