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考试终局与迟来的懂得(第1页)
五月天演唱会电话带来的短暂涟漪,很快就被高考倒计时牌上日益逼近的鲜红数字无情抹平。“100”这个数字像一道冰冷的闸门落下,宣告着最后冲刺阶段的来临。空气里的氧气仿佛都被抽干,只剩下浓稠的、令人窒息的紧迫感。教室后墙贴满了各种励志标语和名校分数线,像一道道催命符。课桌上的书堆得更高,摇摇欲坠。每个人走路都带着小跑,说话语速飞快,眼神里是长期睡眠不足的血丝和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下课铃声不再是休息的信号,而是新一轮刷题的冲锋号。连去洗手间都恨不得用跑的,生怕浪费掉那宝贵的几分钟。我丝毫不敢松懈。蓝色笔记本带来的温暖力量,被巨大的升学压力层层包裹,压缩成心底最深处一枚坚硬的内核,支撑着我在题海中奋力泅渡。梦里不再有模糊的星光和肩膀的温度,只有解不开的圆锥曲线和背不完的英语单词。每天清晨被闹钟惊醒,脑子里还在混沌地回放着昨夜梦魇般的数学符号。在这种令人神经紧绷的氛围中,英语听力考试提前到来了。我们这边高考英语听力不在高考考而是提前考,学校把考试时间安排在周末,还分了不同考场,我竟然跟他一个学校,不错不错,但是听力一直是我的弱项。那些连读、弱读、语速飞快的对话,像滑不留手的泥鳅,总在我试图抓住关键信息时溜走。试卷发下来,我深吸一口气,努力集中精神,考试过程如同煎熬,耳机里传来的声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混杂着电流的微噪。我竖起耳朵,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角,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几道没听清的题目像小钩子一样挠着心,让人坐立不安,当“考试结束”的提示音响起时,我几乎是虚脱般地摘下耳机,后背的衣衫都被冷汗浸湿了一块,走出考场,外面阳光正好,却驱不散我心头的阴霾,下一批考生还没结束,我们需要在指定区域等待,统一乘车返回学校,我耷拉着脑袋,像只斗败的小公鸡,蔫蔫地走到集合点旁边的树荫下,刚站定,就看到他也从隔壁考场出来了,正朝这边走来。“考得怎么样?”他走到我身边,很自然地开口问道,声音带着点考后的松弛。我立刻像找到了宣泄口,苦着脸开始絮絮叨叨地吐槽:“别提了!那个男的声音好快!像机关枪一样!我都没反应过来他说了啥!还有那个收音机也废物得很。。。”“还有那个天气预报!什么气压多少帕斯卡?谁关心那个啊!关键地名我都没听清!”“最后那个长对话,两个人叽里咕噜说了半天,我感觉他们在讨论外星人入侵!完全抓不住重点!”我越说越激动,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仿佛要把考试时积攒的憋屈和焦虑都倾倒出来。他安静地听着,嘴角噙着一丝无奈又好笑的表情,偶尔点点头表示理解。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旁边晃了过来——是他班上的一个男生,也是刚考完,脸上带着考后特有的、混合着疲惫和兴奋的神情。“嘿!考完啦?”那男生熟稔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然后目光转向我,笑着点点头算是打招呼,“晚上有啥活动没?听说《复仇者联盟4》今晚首映!IMAX巨幕!终局之战啊!必须得看!一起去?”他闻言,眼睛明显亮了一下,随即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我“对啊!今晚首映!听说特效和剧情都炸裂!绝对值得看!怎么样?要不要一起去?”我愣住了。看电影?还是首映?在距离高考不到一百天的周末晚上?这……也太“奢侈”了吧?换做以前,我肯定想也不想就拒绝。但此刻,看着他期待的眼神,再想到自己似乎总是拒绝他的邀约……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在说:别总是拒绝啊。而且……《复联3》去年好像也是跟他一起看的?虽然当时看得懵懵懂懂,但那种并肩坐在黑暗影院里的感觉……还不错?妈妈那边……周末晚上看场电影,应该……不会太反对吧?最重要的是,我也想知道结局啊!那个像紫薯一样的反派最后到底怎么样了?那些化成灰的英雄还能回来吗?各种念头在脑子里飞快地转了一圈,我鼓起勇气,点了点头:“嗯……好,去吧。”说完,又想起什么,赶紧补充道,“上次……《你的名字》就没跟你去看成……这次我请你吧!”语气带着点弥补的意味。“哟呵——!”他那个朋友立刻夸张地怪叫一声,挤眉弄眼地用手肘撞他,“可以啊兄弟!上次我死拉硬拽你都不去看《你的名字》,说什么没兴趣!原来是等着带人家看啊!重色轻友啊!”
“滚蛋!”他笑骂着,毫不客气地给了朋友肩膀一拳,力道不轻,“瞎说什么!什么重色轻友!我跟她去看你觉得合适吗?”语气带着点佯怒和不易察觉的……局促?“咦?”他朋友一脸促狭,故意拖长了调子,“你没去那他后来是跟谁去了!你不知道吗?老X(他的名字)没约你?《你的名字》呀!我记得他当时不是约你了?”他朋友的目光转向我,带着点“你懂的”的坏笑。“啊……对……”我慌乱地低下头,声音细若蚊呐,几乎要被风吹散,“我……我有点事……就没去了……”“你看吧!”他朋友立刻像抓住了什么把柄,对着他嚷嚷,“我就说!人家有事没去!结果你倒好,自己一个人跑去看!看完回来还跟我们说电影院散场时一堆人当场表白,酸溜溜的!啧啧啧……”他脸上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神色,像是被揭穿了什么,又带着点无奈,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我低垂的发顶上,嘴角似乎勾起一个很浅、却带着点莫名意味的弧度,声音很轻,像自言自语,又像说给我听“是啊……好可惜你不在……”他顿了顿,目光似乎飘向了远处,带着点回忆的微光,“……电影散场的时候,灯光亮起来,真的看到好几对小情侣牵手了……还有人当场就表白了……挺……挺有意思的……”**可惜……**可惜什么?可惜我没看到电影?可惜我没看到别人表白?还是……可惜当时表白的人里……没有我们?这个念头像毒蛇一样钻进脑海,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和更深的羞窘!我猛地抬起头,正好撞上他看过来的目光。那眼神深邃,里面似乎翻涌着许多我看不懂、也不敢深究的情绪。就在这时“叮铃铃——!”下一批考生结束的铃声尖锐地响起,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尴尬和暧昧。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眼瞥见橙子正从考场涌出,我立刻像只受惊的兔子,飞快地对那个方向招了招手(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见),语无伦次地丢下一句:“我……我同学出来了!我先走了!”然后,几乎是落荒而逃,头也不回地冲向正在集合的队伍,把身后那两道目光和未尽的言语,连同那句令人心慌意乱的“可惜”,统统抛在了脑后。“诶,对了!”朋友的声音带着点恶作剧得逞的兴奋,追着我的背影提高了一点音量,像是故意要让我听见,“差点忘了!老X(他的名字),你当年看完电影不是还买了那个‘神器’吗?那个倒热水就能变出‘你的名字’的杯子!给人家小姑娘看看呗!证明一下你当年有多‘痴情’!哈哈!”“神器”?倒热水就能变出“你的名字”?我的脚步下意识地顿了一下,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但巨大的羞耻感和逃离的本能还是占了上风,我没有回头,只是跑得更快了,把那些话语和那个神秘杯子的影子,连同那句令人心慌意乱的“可惜”,统统抛在了脑后。
许多年后,在一个偶然整理旧物的午后,或者在一个看到类似“感温变色杯”广告的瞬间,那个被朋友调侃的“神器”杯子,连同他当时那句轻飘飘的“可惜你不在”,会毫无预兆地撞进我的脑海。我忽然就明白了。那个纯黑色的杯子,倒入滚烫的热水,杯壁上便会如同魔法般显现出图案——是《你的名字》里,那颗绚烂的彗星划过天际,分裂成无数碎片,如同璀璨泪滴般坠向系守町湖面的绝美画面!是泷和三叶在黄昏之时的擦肩而过与掌心写下的“愛してる”!指尖仿佛能隔着时空,触碰到那被热水熨烫得微微发烫的杯壁。温热的触感下,是逐渐清晰、流淌的星轨与泪光。那不再是简单的图案,而是十六岁的他,笨拙又炽热地,试图将电影里最震撼、最浪漫的瞬间,连同那份未能宣之于口的心意,一起凝固成可以触摸的温度,送到我面前的证据。指腹抚过想象中那发烫的、流淌着星光的杯壁,一种迟来了太久的顿悟,如同电流般击穿心脏:
原来,追随光,
必先将自己熔炼成
耐高温的容器。
当年那个在办公室夺表而去的少女,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投入了名为“追赶”的熔炉。用不甘、用汗水、用泪水、用无数个与星辰为伴的寂静长夜,反复锻打、淬炼、提纯,她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脆弱、敏感、遇事只想躲进壳里的女孩。她早已在题海的烈焰与压力的重锤下,褪去了青涩的毛躁与自卑的软壳,锻造出了足以承受高温、足以盛装璀璨星光的、坚硬而温润的内核。
她早已成为了那个容器。
只是当时的她,只顾着埋头锻造,只顾着仰望前方那束耀眼的光,却从未低头看看自己——看看这个在熔炉中悄然成型、已能映照星辉的器皿。
而那个在走廊风波中脱口而出“她是我亲戚”的少年,那个将彗星泪滴藏进黑色杯壁的少年……他或许比任何人都更早地看到了——看到了那个在熔炉中奋力锻造、逐渐发光的容器。
所以他才会写下“你是王后”。
所以他才会在万人合唱的喧嚣中,拨通我的电话。
所以他才会在每一次我狼狈跌倒时,沉默地伸出手。
因为他知道,那个能盛装他星光的容器,终将淬炼完成。
可惜,当我终于懂得自己已成为容器时,那场十六岁关于“追随光”的豪赌,早已随着高考的终场铃声,落下了帷幕。杯壁上的星轨渐渐冷却,变回纯黑。而那束曾照亮我整个青春的光,也已带着他的星光,去往了更广阔的宇宙。
他带着笑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穿透了嘈杂的人声:
“晚上见!校门口等你!”
晚上七点,校门口。
我如约而至,心里还有点忐忑和期待。他已经在等了,穿着简单的黑色连帽卫衣和运动裤,身姿挺拔,在路灯下投下长长的影子。看到我,他笑了笑,没提下午的事,只说:“走吧,时间差不多了。”IMAX影厅,巨幕带来的视觉冲击无与伦比。当熟悉的漫威标志和激昂的背景音乐响起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我虽然对漫威宇宙的了解仅限于去年跟他看过的《复联3》和一些零碎片段,但也被这氛围感染,有些兴奋。然而,随着剧情深入,我很快就懵圈了。人物太多了!穿梭时空,平行宇宙,过去未来的英雄齐聚一堂!除了钢铁侠、美队、雷神这几个我勉强认得,其他那些穿着各异、能力五花八门的英雄,我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更别提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和背景故事了!
“这是谁?他为什么要打他?”
“那个蓝皮肤的女人是谁?她跟紫薯精是一伙的吗?”
“他们现在回到过去是要干嘛?拿宝石?宝石不是被毁了吗?”
问题像连珠炮一样从我嘴里冒出来。我怕影响周围人,只能凑近他,压低声音问。他一开始还耐心地、尽量小声地给我解释:
“那是惊奇队长,很强的,算友军。”
“那是星云,灭霸(紫薯精)的养女,现在站在我们这边。”
“他们回到过去收集无限宝石,集齐了就能把被灭霸响指消灭的人救回来……”
但问题实在太多了!剧情又紧凑,打斗场面眼花缭乱。他解释的速度跟不上我懵逼的速度。到最后,几乎变成了“好人坏人”的幼儿版问答:
我(指着屏幕上某个炫酷出场的新角色):“这个是好的还是坏的?”
他(目光紧盯着屏幕,眉头微皱):“坏的。”
我(看到两方对峙):“是不是要打起来了?”
他(言简意赅):“是。”
我(又指着另一个):“这个是好的还是坏的?”
他(无奈地瞥了我一眼):“……你刚刚问过这个,好的。”
我(看着两个英雄对打):“哦哦哦,这个跟那个谁更厉害?”
他(盯着战况):“这个。”
我(看着被打倒的那个):“啊~但是我还是觉得那个帅!”
他(似乎被我的逻辑打败了,叹了口气):“那就是他厉害。”
我(心满意足):“好!”
我完全沉浸在这种幼稚的“观战指南”模式里,为自己的“理解”进度而沾沾自喜,丝毫没有察觉到身边人越来越沉默的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