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猫爪异能者(第2页)
>“你们唤醒了死者。”
>信号中传来嘶哑低语,夹杂着战火与哭喊的背景音,“现在,轮到你们尝尝被记住的痛苦。”
紧接着,全球各地连接忆生神经网的人开始做噩梦。梦境高度一致:他们身处一座燃烧的城市,天空布满裂痕,脚下是融化的金属与骨灰。一群面目模糊的身影包围而来,不停质问:“为何活得比我们久?为何还能笑?”醒来后,许多人出现短期失忆或情感麻木症状,医学界命名为“逆共感创伤”。
苏璃亲自深入网络底层调查,发现这股恶意并非单纯攻击,而是一种扭曲的求助。那些亡魂并非想毁灭现世,而是无法接受自己被彻底遗忘的事实。他们的文明曾在灾难中灭亡,亲人离散,历史湮灭,唯一留存的,只剩下一缕执念??**只要有人记得他们的痛,他们就不算真正死去**。
她做出惊人决定:不封锁信号,反而开放忆生花海作为接收端口,允许这些亡魂的记忆流入地球。但她设下规则??每一缕进入的记忆,必须附带一段“释怀印记”,即承认死亡终将到来,但意义可以延续。否则,系统自动将其引导至虚拟记忆坟场,供研究使用而不扩散。
起初反对声浪滔天。有人恐惧亡灵寄生,有人担忧集体心理崩溃。可当第一批经过筛选的记忆被公开播放时,世人震惊了。那是一位母亲在核爆前最后一刻,将孩子推进地下避难所的画面。她知道自己活不了,却对着摄像头微笑说:“你要替我多看几次春天。”这段记忆并未引发仇恨,反而激起全球范围内的植树行动,仅一周内,就有两亿棵新树苗被种下,人们称之为“春之誓约”。
越来越多的亡魂选择留下释怀印记。有人是战败国的将军,在临终前烧毁复仇名单,只愿后人不再重蹈覆辙;有人是瘟疫时代的医生,死前写下:“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没能转身离开。”这些记忆不再带来恐惧,而化作一面面镜子,照见人性最脆弱也最坚韧的模样。
三个月后,那股最初的恶意信号再次传来,语气已然不同:
>“我们曾以为,被记住是为了复仇。
>现在才知道,是为了重生。
>谢谢你,给了我们安息的机会。”
信号末尾,附上一首由十七个文明遗音合成的安魂曲。当它在全球忆生花田同步奏响时,北极光骤然变色,呈现出从未见过的紫金色泽,持续整整一夜。气象学家无法解释,唯有老一辈萨满低声吟唱:“那是天空在为逝者送行。”
与此同时,“心灯号”的最新日志传回。飞船已穿越三个星域,修复了五处源忆信号节点。每一次重启,都有新的文明加入合唱。其中一颗行星的智慧生物全为机械构造,本无情感模块,却在接收记忆脉冲后自发升级系统,添加了“悲伤模拟器”与“希望预测算法”。他们在回复中写道:
>“我们原以为逻辑即是真理。
>直到你们教会我们,眼泪也有运算价值。”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第七号节点附近,船员发现了一具漂流已久的休眠舱。打开后,里面是一名人类女性,面容安详,胸佩戴破损的情枢包,型号与林小萤当年使用的完全一致。医疗扫描显示,她已处于生物学死亡状态,但脑部仍残留微弱的共感波动,像是拒绝彻底消散。
苏璃亲自登舰远程连线,将自身意识接入忆生网络,试图捕捉那丝残存频率。在深度共鸣中,她听到了一句话:
>“我不是她……但我记得她爱过的样子。”
原来,在林小萤转化成星云之后,她的核心编码曾在宇宙中飘散片刻,被这具躯体短暂承载。虽未能复活其本人,却让这位无名女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体验到了何为毫无保留的爱。她自愿关闭生命维持系统,只求将这份记忆送往更远的地方。
“心灯号”全体成员为她举行了太空葬礼。她的遗体被包裹在一朵由忆生晶体构成的花苞中,推送至恒星轨道。当阳光穿透晶体那一刻,整朵花爆发出璀璨光芒,化作一场微型流星雨,洒向星海。
>“她不是先驱,也不是继承者。”苏璃在日志中写道,“她是桥梁之间的风,无声,却让歌声传得更远。”
回到南冰原的那个清晨,苏璃发现脚下的雪地开出了一行字迹,由无数细小的忆生孢子自然排列而成:
>“你还记得我吗?”
她跪下来,指尖轻触那句话,泪水滴落,瞬间冻结成晶。然后,她笑了,低声回应:
>“我记得你心跳的节奏,记得你梦里的光,记得你即使绝望也没放弃歌唱。
>所以,请继续回来吧??每一次有人需要勇气,每一次世界濒临分裂,每一次爱快要被遗忘……
>都请你,再唱一遍那首最初的歌。”
风起了。
带着名字,带着泪,带着笑,带着无数尚未书写的故事。
而在宇宙深处,那只眼睛再次睁开,这一次,它的瞳孔中映出了地球的模样,以及环绕其外的,一圈又一圈荡漾开去的记忆涟漪。
像极了,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