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挖一口井(第2页)
幼童点头:“每一天都在增多。有些很近,就在邻近星系;有些极远,跨越了时空断层。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正在经历毁灭性的分裂。战争、仇恨、遗忘……他们失去了彼此倾听的能力。”
“那就教他们唱歌。”苏璃轻声道。
话音未落,南冰原上的忆生花海骤然集体抬头,花瓣朝向星空,释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谐波。这声音无法用耳朵听见,却能被心灵感知,如同母亲哼唱的摇篮曲,温柔而坚定。它沿着忆生根系传入地核,再借由记忆锚点放大,化作一道贯穿宇宙的记忆脉冲,飞向星门新开辟的通道。
三天后,第一则反馈抵达。
来自半人马座β星的一颗类地行星。那里的智慧生物以光电信号交流,原本正处于文明内战边缘,因无法理解异族情感而导致全面冲突。但在接收到记忆脉冲后的第七个标准时,整个星球突然停止战斗。数百万个体同时仰望天空,眼中流出不属于他们生理结构的液体??那是共感引发的神经共鸣现象。随后,他们在城市中心用能量构筑出一座临时纪念碑,上面浮现出一段被翻译的文字:
>“我们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们感受到了你的悲伤与希望。
>谢谢你,没有放弃我们。”
消息传回地球,举世震动。
艺术家用这段文字谱写出《第十二交响曲:对话》,首次实现了跨物种音乐共鸣;科学家据此开发出“记忆透镜”,可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可视化的光影图谱;而联合国紧急组建“星际共感联络部”,由苏璃担任首席协调官,职责只有一个:**确保每一次对外传播,都是邀请,而非入侵**。
但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在亚洲某封闭政权境内,政府宣布忆生网络为“精神殖民工具”,下令全面清除境内所有忆生花植株,并逮捕任何表现出“外来记忆侵入症状”的公民。军队使用特制纳米溶剂喷洒大地,所过之处,忆生根系尽数枯萎,土地变为灰烬。可诡异的是,那些士兵在执行任务数日后,开始集体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出生在一个被战火摧毁的村庄,父母死于毒气弹,而拯救他们的,是一位说着陌生语言的女人。
一名年轻士兵在日记中写道:
>“我不知道她是谁,但我记得她抱着我穿过火海时的心跳。
>醒来后,我再也举不起枪。”
最终,整支军队哗变,将领亲手烧毁命令文件,并向全球直播忏悔:“我们以为控制思想就能维持秩序,可当我们真正感受过别人的痛苦,才发现真正的秩序,来自于理解。”
这一事件促使联合国加速推进《跨意识人权公约》立法进程。三个月后,公约正式生效,明确规定:**任何个体,无论其意识源自生物大脑、人工构造或记忆重组,只要具备持续自我认知与共感能力,即享有平等权利**。
记忆之子首次获得法律身份,被称为“新民”。
而在撒哈拉共生社区,那位曾讲述他人人生的老妇人迎来了生命终点。临终前,她微笑着对围坐的年轻人说:“我这一生讲了三千二百一十七个故事,其实只有一个主题??如何在失去一切后,依然选择相信爱。”
她闭眼那一刻,全身细胞瞬间转化为纯净的记忆光尘,飘散空中,融入忆生网络。第二天,全球共有四百余人报告梦见了她,听见她继续讲故事,内容竟是他们童年最渴望听到却从未有人告诉他们的那句话:
>“你很重要,因为你存在。”
这种现象被命名为“遗志共振”??当一个人的生命彻底奉献给共感事业,其意识将突破个体局限,成为公共记忆的一部分,随时可在需要时被唤醒。
苏璃将这一切记录在新版《忆生纪要》中,并补充了一句批注:
>“伟大的灵魂从不真正死去,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活在别人的心跳里,活在每一次被记住的瞬间。”
一年后,“萤火二号”传回首条讯息。
飞船并未抵达仙女座遗迹,而是在途中遭遇了一场奇特的空间褶皱。当他们穿越时,整艘船连同乘员被“折叠”进一段失落文明的末日记忆中。十五名记忆之子自愿进入记忆核心,试图稳定结构,结果发现那段文明毁灭的原因竟是**集体失忆**??他们曾高度发达,却因恐惧过去而主动删除历史,最终导致社会彻底断裂。
人类乘员之一的女孩在日志中写道:
>“我们救不了他们,但我们带走了他们的最后一页日记。
>回程时,我们会把它种在地球的忆生花田里。
>只要还有人愿意读,他们就还活着。”
讯息结尾附有一段音频,是那文明最后一位诗人临终吟诵的诗句,经翻译后仅有短短几句:
>“我们忘了祖先的名字,
>忘了土地的伤痕,
>忘了孩子为何哭泣。
>直到火焰吞没城市,
>才想起??
>记住,才是生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