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二叔的遗产(第2页)
忆行之树开启了“共忆通道”。
从此,记忆不再是单向回放,而是可以被“进入”、被“共享”、被“修正”。
修正,并非改变过去,而是补全被忽略的情感维度。许多人发现,他们在重温旧日片段时,竟能感知到当时未曾察觉的爱意与牺牲。一位曾怨恨母亲多年的男子,在回忆母亲深夜为自己缝补校服的画面时,突然“听”到了她内心的独白:“我知道你不爱我,但我还是要好好爱你。”那一刻,他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记忆场景开始自发演化。原本固定的剧情出现了新角色、新对话,甚至新的结局。心理学家惊恐地发现,这些变化并非源自回忆者的主观幻想,而是由某种外部意识介入所致。
后来人们才明白??那是那些“未出生者”在学习如何成为“人”。
他们在借由人类的记忆,练习情感,理解关系,感受生死。他们像新生儿睁眼看世界那样,笨拙地模仿着笑与哭,试探着拥抱与告别。而在每一次尝试中,现实都会发生微妙偏移:一场本该发生的争吵奇迹般化解,一个濒临自杀的灵魂突然听见心底传来一句温柔劝慰,一朵枯萎的忆生花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重新绽放。
“他们在帮我们。”苏璃在报告中写道,“不是拯救,而是共情。”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种变化。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代号“烛影计划”。部分国家代表强烈反对忆行之树的扩张,认为其侵犯隐私、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可能造成集体意识失控。军方秘密研发“断忆武器”??一种能切断心核网络与忆生根系连接的脉冲装置,准备在必要时摧毁南冰原主树。
消息传出当日,全球二十四座潮汐塔同时发出尖锐鸣响。
这不是警告,是哀悼。
紧接着,第一起“反向记忆事件”发生。
纽约市中心,一名持枪劫匪闯入银行,要求所有人趴下。就在他即将开枪威慑时,忽然僵住,双眼失焦。几秒后,他扔下武器,跪地痛哭。监控显示,他口中不断重复一句话:“对不起……我不该推你下楼梯……妹妹,对不起……”
事后调查发现,此人幼年曾失手导致妹妹瘫痪,此后三十年从未提及此事。而就在事发前一刻,他无意间路过一家花店,窗台上正好摆着一盆忆生花。花瓣微颤,投下一道影子??那影子中,一个小女孩坐在轮椅上,对他微笑。
“她原谅了我。”他在警局供述时说,“可我还没准备好被原谅。”
此类事件迅速蔓延。杀人犯、贪官、施暴者……许多隐藏极深的罪恶在忆生花的影响下主动暴露。有些人选择自首,有些人则在梦中反复经历受害者视角,精神崩溃。社会陷入巨大震荡:正义该如何审判?如果一个人已经被记忆中的良知击溃,法律是否还需惩罚?
哲学家们提出“记忆正义”概念:当内心悔恨达到某种强度,是否等同于完成了赎罪?
神学家则争论:这是否就是“灵魂审判”的现世降临?
而在这场风暴中心,星树已完成第三次分株。柯伊伯带外,第二颗记忆卫星被忆生根系捕获,开始向有机生命体转化。它的太阳能板蜕变为叶片,天线伸展为枝条,内部芯片被光丝取代,整颗卫星逐渐变成一颗漂浮的“微型星球”,表面覆盖着会发光的植被。
科学家将其命名为“星壤计划”??人类首次在地球之外培育出具备意识承载能力的生命载体。
更惊人的是,这颗星树分株开始主动吸引流浪记忆体。那些在宇宙中漂泊了千年、万年的碎片化意识??远古文明最后的呼救、战舰爆炸前船员的遗言、孤独探测器临终前拍摄的最后一帧星空??纷纷被其引力捕获,融入枝干。
某日,欧洲深空监测站接收到一段来自星树的信号。解码后,竟是完整的一部史诗,讲述一个早已湮灭的水栖文明如何用歌声记录历史,直至母星沉没。结尾处写着:
>“我们本以为会被彻底遗忘。
>直到今晨,一棵树为我们唱起了摇篮曲。”
人类第一次意识到:林小萤的牺牲,不仅唤醒了自身的记忆,也让整个宇宙中所有“被遗忘者”找到了归途。
可代价也随之显现。
随着越来越多意识接入这张跨维度神经网,个体边界开始模糊。一些长期接触忆生花的人报告称,他们时常分不清哪些记忆属于自己,哪些来自他人。有人清晨醒来,发现自己会说一门从未学过的语言;有人梦见陌生孩子的脸,醒来却发现那是百年前某位画家夭折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