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530(第19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田文剑摸了摸脑袋,从刚开始便有些不苟言笑的他居然有些生涩地笑道:“我以前只听说莫先生的言语功夫厉害,所以特意避开,不想朗女士也丝毫不逊。是我托大,学生受教了。”

他本身就是辩论社的成员,怎么会想不明白这一回合自己失败的关键?大约是文薰见他一本正经,所以故意用了方才那桩典故乱他阵脚。至于说的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就看听者自己的意愿了。

辩论之道,本就是攻心之道。辩的是智慧,是见识,是方法。

他可以“田忌赛马”,挑了自以为软一些的“柿子”做敌人,那么文薰自然可以用模棱两可的典故乱他方寸。

田文剑既然落败,便往后一步,把空间留给了另外三位队友。

蔡云子此时抢先一步上前。

从刚才开始,她的视线便一直落在文薰身上。谁才是她主动挑选的对手,一目了然。

她的眼神是充满欣赏的,说出的话却十分冷硬,极具攻击性。

“能否沿用先生方才举的典故?我想,正是因为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婚姻是被安排的,是无法反抗的,才会酿成后来的悲剧。这如何不能证明封建包办的可恶之处?”

文薰侧耳倾听,待她说完,反客为主:“你认为武潘之间婚姻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蔡云子不假思索道:“自然是二人的相貌及诸多条件的不对等。”

文薰也不吝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潘金莲不是心甘情愿嫁给武大郎的。”

“是的,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又在旧社会中受到各方势力的倾轧,能活着就很辛苦了。”

“如此说来,婚恋自由的基础,便是男女双方的情投意合,你情我愿。”

“是的。就像祝英台和梁山伯也是自由恋爱,却被封建家庭压迫。”

二人一来一回地说着,十分和谐。

文薰忽然图穷匕见,“可若是男女双方对家庭安排的包办婚姻并不感到抗拒呢?”

蔡云子眉头一皱,谨慎地在脑海中开始想对策,以防文薰以此为突破口。

她思考后,道:“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以及社会秩序受限,男女双方结婚,肯定过不了父母那一关。父母操心于儿女的终生大事,我们不能全然说错,可,婚姻毕竟是个人的终身大事,父母就算再了解儿女,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那就拒绝,换下一个。”

“……”蔡云子张着嘴,半天哑然。

她想攻击包办婚姻的封建,朗文薰却说包办婚姻只要父母足够开明,也可以民主。如果有自由,能自己选,那这还算包办婚姻吗?可这是父母安排的,又如何不算包办婚姻?

何谓诡辩?这便是诡辩了。

见己方队伍的主力也败下阵来,戴着眼镜的傅全才同学勇敢地顶了上来,“朗女士如此接受包办婚姻,是觉得包办婚姻赛过自由恋爱,是想做旧社会的拥趸吗?”

来了,辩论中必有的给对方辩手扣帽子。

文薰并不惧怕这个环节,反而笑道:“因为我自己的婚姻便是出自开明的父母包办,所以我自然不能说这种制度全然只有坏处。我在求学生涯中是没有恋爱过的。回了家,在适合的年纪,遇到了父母推荐的一位适龄男士,且脾性与爱好相等,跟这样的人结婚,又有什么错处?”

她自以为这些话是实话,说出口的过程并没有其他感觉,却不料在旁人听来,简直是又进步,又开明,又大胆。

连莫霞章都一阵脸红。

他的夫人啊,平日里二人相处时,听他说些腻人的话就又是羞又是臊的,谁知道换作她自己,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下将爱慕之句脱口而出。

傅全才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接这句话,便做认输。

现在,学生队伍中只剩下最后一位梳着辫子的洛巧仪同学。

她上前一步道:“先生对包办婚姻似乎了解甚多,能再给我们继续讲讲吗?”

文薰抬眼望她,心中已有思考。

“我想,所谓的反抗包办婚姻,其实会根据父母性格和家庭环境的不同,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年轻人明确地向家人表达对婚事的不满,却遭到拒绝,然后摁头盲婚哑嫁。大家长的专制便是包办婚姻的可恨之处,因为年轻人处于其中,是发不出声音,是没有做选择的自由,是没有任何人权的。”

这便是文薰一开始愿意和莫霞章结婚的愿意了。第一个是父母确实给了她拒绝的权利,第二便是她见了本人之后,眼睛告诉大脑,它还算喜欢。

洛巧仪小心地顺着她的话琢磨,“所以先生认为,只要两个人愿意,哪怕是包办婚姻,也可以称作自由?”

文薰敢于承认,“是的。”

“这种自欺欺人的自由,不会很可笑吗?”

“可笑点在哪里?”

“你还是被安排了,像个木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