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治疗(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早加班结束,阮祯又去病区晃了一圈。

隔壁病房有个和女孩情况一样的男生,听护士说,昨天他在病房的阳台开演唱会,从上午到傍晚,一直在唱周杰伦的歌,晚上睡前还想继续唱,值班医生威胁,再瞎嚎不睡觉就绑起来,他才乖乖睡去。

昨天精力旺盛,今日却恹恹地躺在床上,闷闷不乐,一动不动。

陪伴他住院的家长看到阮祯,拉住她,在走廊上悄悄问:“医生,好几年了,这样治疗下去真的有用吗?我都想干脆算了,不治了,就放在家里养着吧。”

阮祯安抚说:“千万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个病是来得快去得快,很容易复发。

包括其它的很多精神心理疾病,都是相对比较容易复发的。

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慢性的疾病,就像高血压、高血糖一样,要坚持长期的治疗、用药。

而且这个病,是很需要家人帮助的,他躁狂状态发作时,可能不认为自己有病,不会主动寻求帮助,需要你们家属去发现,给予支持和配合,及时治疗,监督服药。积极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有机会过上正常健康的生活。

如果对治疗失去信心,停止用药,那他的情绪、思维都会像过山车般起伏不定,甚至会有很高的自伤和伤人的倾向,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过上正常生活。”

精神、心理疾病的治愈,治疗与安慰,相伴相随。

她从业以来,遇到过许多抑郁、焦虑、双向的患者,有些人一开始严重到思维迟缓,连简单的对话都无法进行,到后来,能够微笑着和人流畅交流。

积极治疗,一定是有效的。

家长还在唉声叹气。

阮祯看着这位愁眉苦脸的家长,建议道:“您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和我们的心理治疗师聊一聊。”

一个人生病,有时会把另一个人也拖入抑郁、焦虑的情绪之中。

家长想要点一根烟,阮祯指了指走廊上禁止吸烟的警示牌:“这里不能抽烟,可以到楼下吸烟区。”

说完,她看了眼时间,带上实习生,去门诊上班。

门诊九点开始,阮祯看见不少熟面孔。

精神、心理的门诊,因其特殊性,大多会找同一个医生复诊、拿药。

阮祯忽然想起曾经追求过宋尔佳的那位同学,似乎许久未来复诊,不知是换了个医生,还是病情缓解许多。

希望是缓解。

第一个进来的患者神情呆滞,也是一名熟面孔,之前住院治疗过,如今是第二回来找她就诊。

这是一个症状很典型的病人,阮祯问了病人几个问题,用于判断病情,顺带让实习生们看过来,教学。

阮祯问:“记得之前吃过什么药吗?”

病人答:“医生你给我吃的药都不起效啊。”

阮祯:“今天早上吃了什么?”

病人:“粥太淡了,没有肉,他们不给肉吃。”

阮祯:“家里的老大结婚了吗。”

病人:“我有一儿一女,凑了个‘好’字。”

阮祯:“三加三等于多少?”

病人:“三三得九。”

阮祯转身问实习生们:“发现他有什么问题了吗?”

实习生们面面相觑了会儿,有个女学生说:“他总是答不对题。”

“对。”阮祯点了点头,总结道,“他能理解问题,有问必答,答不对题,但每一个不对题的回答都近似正确答案。”

近似回答,是Ganser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常见于精神创伤后的患者,外表看上去像是痴呆的表现,但实际上并无器质性痴呆的症状,别名也叫“假性痴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