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广州(第2页)
有时就算跑十条船出海,一条船成功,也仍能大赚。
更何况,
现在张三可不是去南洋贩什么犀角、象牙、珊瑚、崑崙奴这些,他是去贩香料,
那利润更高。
李逸不仅要去岭南造船下南洋运香料,
他还要在岭南种甘蔗製。
粟特胡商从丝路贩来天竺人的霜,在长安大赚特赚,可他们號称如霜雪一样白的,在李逸看来却一点不白,太黄,跟滋了尿一样。
蔗脱色技术,好像並不是太难,
普通的蔗,提炼脱色一下,身价翻十倍不止,
不能让胡商一直来割大唐的韭菜,让他们大把赚这钱。
李逸可以在岭南多搞些庄园种甘蔗,製售卖,大唐可是个巨大的市场,对蔗的需求巨大。
他甚至还计划要在岭南种。
別看后世两广基本上不种了,
但歷史上,广东云浮三罗地区,曾是重要的產地。
后世一般提起种植,想到的肯定还是新江,那里气候適合,大量种植。
其实中国有五大產区,不仅有西北地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北、华南也都是產区。
两广、海南等地,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是高產量的优质区,长江中下游,从两湖到两江,明清时更是成为商品核心供应带,支撑起了江南发达的纺產业。
这几年,
李家一直在种,
但规模產量不算大,
也慢慢建立起了一套纺產业,
虽然还不如高昌国的白迭布有名,但品质已经不输,甚至工艺上还有所改进提高。
李逸一直看好和產业,
以前大唐没有,高昌国產的布,胡商贩到中原来,卖的比丝绢还贵好几倍。
李逸觉得这也是在割韭菜,
种织布,又不比种桑麻织布织绢高明到哪去。
布和麻布的种植加工上,不会有太大技术差別,但使用上,加工,可强过麻布太多。
不管是织成布,还是做成保暖的衣被鞋帽。
在岭南种甘蔗种,最大的优势就在於那边现在天高皇帝远,地广人稀。
有条件搞大规模的种植庄园,
这在內地是並不方便的,內地人多地少,尤其是太平之后,更是要优先保证粮食生產。
没条件让你大规模的种其它经济作物,
李家之前小面积的种种药材,都总有官府来提醒,若不是身份在,地方官府甚至会直接拨了你田里的其它作物苗子,强行让你种粮。
朝廷能允许百姓大量种的,也就是桑、麻,以及枣树榆树了。
在岭南搞种植园,就没那么大限制了,
在那边甚至还能弄到更廉价的大量种植工人,可以直接蓄奴种植。岭南的狸獠蛮,东海流求岛上的岛夷,南洋群岛上的崑崙奴,
更南边的中南半岛上的那些土著等等。
这些產业有很好的条件做大,
且不用担心马上被人打压限制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