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3章 请受孤一拜(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几年,冯家有冯暄,冼家也有冼宝彻冼智臣等不服冯盎,乱的很。

“把冯暄的罗州刺史之职,剥夺后授给冯盎之子,再徵召冯盎一子入朝,授予显官厚爵。”

···

以土人制土人,先平定叛乱再说,扶持冯盎、陈龙树、寧纯三人做代理人,朝廷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平定岭南反叛者,只会让朝廷威信布於岭表。

等后面再来推进驻军、徵税等事,也不迟。

根本用不著朝廷出一兵一卒。

李世民对著岭南地图看了许久,

“改封越国公冯盎为耿国公,使持节、都督高罗八州诸军事,高州刺史。徵召其嫡子春州刺史冯智戴入朝为卫尉少卿。”

“加封鄱阳县陈龙树为宋平郡公,使持节、都督南扶州等诸军事,南扶州刺史,徵召其嫡子陈集原入朝为太子千牛备身。”

“加封寧纯为合浦郡公,使持节、都督南越州等诸军事,南越州刺史,徵召其子寧孝节为太子千牛备身。”

冯氏家族是在岭南东部的东南沿海一带,寧氏是在岭南道的西南沿海一带,

而陈氏家族是在珠江中下游。

只要能在这三大家族里,找到適合的代理人,那岭南就能控制住。

当然,中央王朝一直以来,岭南也有几个地方是一直直接控制不放手的,那就是广州、桂州和交州。

桂州就是桂林,自秦始皇修灵渠入岭南,桂州就是中央进入岭南的第一站。而广州因海贸之利,从秦汉到隋唐,也一直是经济发达。

交州,则控制著红河平原,兼有海贸之利。

如今桂州都督和交州都督,都是隋末时朝廷命官,交州都督丘和、桂州都督李袭志,在归附大唐后,也仍被任命镇守。

“殿下,广州都督如今空缺,广州是控制岭南东道的关键,必须得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

控制岭南,既能镇慑岭南地方豪强,也还能发展海贸,海上贸易能够带来很大利益,舶来品贸易,以及把我大唐的瓷器丝绸等出口,打开一条海上丝路。”

“广州都督你有什么好人选推荐吗?”

“臣倒有两个人选,一是丰州刺史平原郡公刘兰成,他是北海人,曾在鄱阳郡做过书佐,也算是熟悉江海,去广州任都督当可。

另一个则是左武候將军太子家令定远郡公张公谨,他出身敦煌张氏,祖上定居河北,他年轻时在江淮任职,大末业任洧州长史。

刘张二將,都起家州县,能文能武,且对殿下也是忠心耿耿,都適合做这广州都督。”

李世民道:“右僕射封德彝向朕推荐冯立出任广州都督。”

冯立原是太子建成的东宫翊卫车骑將军,为建成器重,也很有本事,但毕竟是旧太子的人。

“冯立一直担任武职,且又是关中人,出任广州都督,还是有些不太合適。”李逸道,他举荐的刘兰成和张公谨,都是与他关係较近的,尤其是张公谨,

那算是他在安定河南时招纳过来的,这几年也一直在他麾下。

知根知底的自己人,

广州都督是个要职,李逸还打算与张三合作南洋海上香料贸易,广州港有个自己的都督,当然是最好的。

而交州港,那里已经有人了。

交州都督谭国公丘和,那是他小妾丘氏的祖父。

“那就让刘兰成去广州,张公谨刚任太子家令,不好马上又调动。”李世民决定。

两人走到一处大树荫下的凉亭坐下。

李逸掏出两张纸呈递给太子。

李世民接过,看后很是惊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