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陆榆(第1页)
正是吃过晚饭,家家户户在外头纳凉的点儿,原本平静的陆家小院,因为陆榆一句:
"我想搬去学校住"。
爆发了史诗级战争。
奶奶正在补袖套,闻言把针狠狠往笸箩里的线团上一扎,透过大开的窗户扫视全家,看得所有人大气不敢出后,转头语气很慈祥地问陆榆:
"乖宝,你跟奶说,是不是家里哪个对你胡咧咧啥了?"
这话姑姑就不爱听,她早年是纺织女工,一进车间就机器轰鸣,说话得靠喊。后来车间效益不好,自己在外面租了个摊子卖菜,和人为了一分八毛大声争执。
长年累月造就了她的大嗓门,一说话,隔壁院子里就跟听现场直播似的:
"妈,您这话可真有意思,陆榆多懂事,一放学就家里家外的忙,我们心疼他都来不及,谁忍心对他讲半句重话?"
说话间,姑姑已经蹲到水龙头前,手脚麻利抢过陆榆手里的碗,边刷边刻意压低声音问他:
"你跟姑说,是不是外头有人跟你嘀咕啥了?"
陆榆也不和她抢,脊背单薄,眉眼安静,蹲在水龙头前仔细冲洗干净手上的泡沫,说话还是那副从不和家里人藏心眼儿的样子:
"这么多年,人家背地里嘀咕的还少了?要认真计较,干脆别活了。"
姑姑一听就急了,抹布往水盆一摔,溅起好大一片水花,朝在屋檐下泡脚的姑父嚷嚷:
"我找他们去!今儿不撕烂这群爱嚼舌根的嘴,还以为咱陆家人好欺负呢!有本事来我跟前说,成天在孩子跟前瞎捣鼓啥,一群见不得咱家好的王八犊子!"
眼见着姑姑已经气势汹汹,扔下围裙要走出院子了,奶奶急的在后面追,可惜腿脚没有年轻人利索,不好说女婿,就对着孙女曲真,指桑骂槐:
"都是死人啊?还不快跟着!就你妈那性子,去晚了得跟人打起来!"
她生的女儿她自个儿清楚,做事风风火火,家里家外一把抓。热心肠,谁家有困难她都帮一把。
附近几条街的人都知道她脾气火爆,性格急躁,嘴巴不饶人。
说完又催陆榆:
"乖宝,你和曲真一起去,先把你姑带回来,咱有啥事关上门在家解决,你放心,奶绝对不让你白受委屈!"
反正就是认定大孙子在外面受委屈了。
这么些年下来,隔三差五就要发生这样的事,老太太已经掌握了一套熟练且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陆榆也没解释,边擦手边追了出去。
"哥,等等我!"
表妹姜曲真熟知应付她奶的套路,顶着油汪汪的小嘴,三扭两扭从厨房蹦跶出来,还眼疾手快在她奶眼皮子底下,又抓了一片鹅肝塞嘴里。
在她奶要揍人的眼神里溜得飞快。
远远给她奶扔下一句:
"剩下的给我哥留着,谁来都不给!我可数过了,一共八片,少了我跟您闹!"
气的老太太手里握着笤帚疙瘩,愣是在屋里转圈儿找了半晌,都没找到。
陆榆见曲真一只手捂着嘴巴,腮帮子不停蠕动。实在担心,只好停下来等她:
"慢点儿,咽下去再说。"
曲真嗯嗯点头。
原本也没着急她妈那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