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螳螂捕玉2(第1页)
洛阳,中原大邑,天下名城。
金国原定都燕京,后不堪蒙古兵锋,遂迁都南下。而所迁都城,虽沿袭前宋,设在汴梁。但同时也增设洛阳为西都,安排宗室重臣和精兵强将镇守,以作汴京屏障。
也因此,如今的洛阳,繁华更胜往昔。哪怕是距离洛阳还有十数里的柳宗镇,亦是繁华无比,人烟阜盛。
而号称“阎王敌”的薛慕华薛神医,就住在柳宗镇南三十余里的深山之中。
于是,在柳宗镇休整两日后,诗衣便启程,按照父亲交待的路径,并于当地聘请向导,向镇南的山林进发。
果然,行三十余里后,便见一条小河流水潺潺,而河边数间楹舍,白墙黑瓦,又有数亩药圃,环绕四周。中间大屋下有匾,书“薛家庄”三字。
行程数月,跋涉千里,目的地总算是到了。
然而进庄以后,才从庄中管事得知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薛神医一个月前有事外出,去哪不知,归期未定。
这可真是……
吴少青及素笺等身边人之失落自不必多提,就是诗衣自己,虽然她更多的还是看重能够出府出城,游历天下山水。但若说对看病不上心,那也不至于。事实上,对于此行,她还是相当期待的。
但人不在,那也是无法。
众人当中,大概唯一心生窃喜的,就是大理镇南王世子段誉段公子了。
好吧,这么说也过于片面了,或者说太冤枉段公子了。无论怎么讲,诗衣也是他心目中的“神仙妹妹”,对于她的身体健康,段哥哥还是很关心的。
所以,对于此行,他也是抱着衷心的期望滴。
但是,当面对薛神医不在的事实后,段公子心里就难免生出一丝窃喜了。
尤其是当卫妹妹决定在附近等候一段时间后。
毕竟,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充足的理由多陪伴卫妹妹一阵子了。
诗衣当然会决定先等候一阵子。
从此行的目的来说,千里迢迢至此,如果就因神医暂时不在,便打道回府,岂不等同于说这一次出门的主要任务失败了吗?稍遇挫折就决定放弃,这也太弱鸡了吧。
而从诗衣的本意来讲,难得的外出放风机会,若这样回去,不仅意味着一次难得的求诊机会丧失,而且自己的游山玩水“大计”也同样半道崩殂。作为世家闺秀,下一次出门,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甚至从此再无这样的游历机会,也是极有可能的。
也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她都不可能就此返程。
甚至某种意义上,如同段誉的“窃喜”,就是诗衣自己,其实内心也不乏类似的“喜悦”。
因为这样她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在外面多“浪”一段时间了啊。
当然,能有这样的念头,也是因为在内功日渐深厚的“调养”下,诗衣的身体也确实日益康健起来。虽说表面仍是弱不禁风、纤纤弱质,但内里却早就摆脱了以往的“病秧子”——否则,单说自襄阳至今一路上的这车马劳顿,就足以将过去的诗衣累得病倒,缠绵病榻一两个月都是轻的。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诗衣的身体大有好转,这才让她有底气、更从容的做决定。
薛家庄位于山林深处,周边罕有人至。在决定暂时驻留后,大队人马便返回柳宗镇,仗着财力富足,诗衣直接在镇南购下一处大宅,安顿众人住下。同时安排吴少青,带领众护卫、杂役,外加雇佣的山民,选择薛家庄附近的一处平坦荒地,就地伐木砍竹,取材建屋。而后每日安排护卫四人,在此轮番值班,探听薛家庄消息,等候薛慕华归来。
至于诗衣,偶尔出门到镇子里或郊外游玩一番,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宅”在了柳宗镇的宅院里,宅在房间和院子里练功。
在她的带动下,素笺四女及吴少青也都沉下心来,抓住这难得的安稳日子,潜心练功。
其他人——确切的说,是段誉及其四位家臣——对于段公子来说,能与卫妹妹一直待在一起(哪怕平时也见不上几面),就是岁月静好,一切平安喜乐。至于待在哪里,反倒是次要的。
而段公子如此,四位家臣除了暗自苦笑外,也只能跟着一起“躺平”。
好吧,也不能说是全然“躺平”。只因在吴少青的督促下,一众卫府护卫,这些时日也不敢松懈,同样勤练武艺。
这八名护卫,也都是卫家多年培养的心腹部曲,江湖打杀的本事稀松了些,但忠心绝无问题,自然值得培养。
只不过吴少青吴头领的武功嘛,也就是那样。虽然如今从自家小姐那里学得了高深的内功【神照功】,但毕竟时日尚浅,不成气候。至于拳脚功夫,一则限于少林规矩,纵是俗家弟子所学的外门功夫,亦不能轻授他人;二来其本人武功造诣,亦不足以指点旁人。
所幸如今队伍中,还有能够指点这些护卫功夫的人。
而且足足有四人!
正是褚古傅朱这四位段氏家臣。
虽说四人在对抗段延庆为首的“四大恶人”时表现一般,但这并不代表四人武功平平,而是段延庆武功太过高强。事实上,褚古傅朱四人,放在江湖上,虽不足以称一流,但还是稳居二流好手的。指点起吴少青及卫府护卫这些不入流的,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而面对吴少青的诚恳求教,四人又能如何呢?哪怕只看自家小王爷的面子,也是不好拒绝的。更遑论还有卫家小姐的援救之恩。
正好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四人也就认真指点起来。
这一指点,四人惊奇的发现,那八名卫府护卫且不说,单说吴少青,竟还颇有几分悟性,尤其是内功,虽然功力浅薄,但并非全无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