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匆匆满金锺(第2页)
……
一路跟着清回回到自己屋中,常嬷嬷屏退左右。
“姑娘,那孙姨娘说映姐儿要议亲了不随往,你怎的不顺坡儿下呢,何苦将这桩差使引到自己身上来。虽说你还尚未及笄,可留在京中,流水似的大小宴席,岂不更方便与人相看……”
清回耳中听着,脚下不停,闲闲地靠去美人塌上。又伸出手,拉着苦口婆心的常嬷嬷一道坐下。
“嬷嬷,别人不知我你还不知我?我早便想离开这汴京城,出去看看了。”把手伸进常嬷嬷手中,清回撒娇道。
“再说了,今日这差事儿,是我想躲就能躲过去的么。夫人在堂中就差直接点我的名字了。”
此话有理。常嬷嬷看着她一团粉面,又恍惚想起她那早逝的娘亲,晏父原配李氏。那是她自小伺候大的姑娘,曾经也如清回这样同自己撒娇,也是不论在外头装的多稳重,回来在她面前都能卸了心防。正想着,又听清回继续道——
“再者家中我就父亲一个依靠,父亲若不在,我待得也无趣不是?”
常嬷嬷屏却过往,叹了口气,“老奴愿和姑娘一起。”
“嬷嬷,你就别随我一道去了。”清回直起身来,正色说道:“一来你如今年事已高,受不得远途奔波;二来我这园子,也只有你来把持着我才能放心。”
常嬷嬷先不由自主点了点头,才后知后觉地想到,阿回果然是个大姑娘了,已不知何时起有了让人信服的威量。
……
京都第一酒楼唤作临星楼。楼如其名,人呆在上头,仿若真能手可摘星辰一般。
高处一包间中,此刻正围桌团座着三个姑娘。
“什么?你要随晏伯伯出京?”说话之人乃当朝王相的孙女王若蔚,“晏伯伯可是多年的太子舍人呐,官家怎么舍得让他离京呢?”
“嘘,小声点儿,”曹将军家的女儿清扬沉稳许多,她压低声音:“官家虽已即位五年,可别忘了,如今把持朝政说一不二的,仍是太后娘娘呢。”
几个姑娘均是官宦人家出身,耳濡目染,自然敏锐远超常人。是以若蔚一经点拨,立时明白了此中因由。当今天子年纪不过与她们相仿,却已开始与太后娘娘争权,晏伯伯任帝师多年,说是官家此时最最信重之人也不为过。两厢争权,最先受到波及的,也不外乎在此位置之人。
一语及朝中事,几个姑娘思绪飘远,一时都有些失神。清回最先回过神来,手中折扇在桌上敲击两下,“我就要离京了,你们可有什么要嘱托我的?”
她们三人自小相识,闺中密友多年,凑在一块无顾忌惯了,都不再端世家小姐的架子,此刻说起了体己话。
“阿回,你就快要及笄了,此回离京,必定影响你议亲,你心中可想好了?”清扬问。
清回点点头,“这当儿我父亲被贬,明里失势,人人皆知趋利避祸,局势未明朗之前,也不见得就有好人家来提亲。是以这应天府去与不去,差别也不算大。”
若蔚摇摇头,“这当儿来找你议亲的人家,才更显情真意切,不同俗流呢,你想想话本子里是怎么唱的来着,佳人落难,才子奔走,不离不弃……”
话虽有理,但被若蔚这样一说,清回二人双双被逗笑了。
“你呀,真该少看些话本子。”清扬戳了戳她的面颊。
若蔚突然心中一酸。用力眨巴了几下眼睛,还是没能收回泪花。
“阿回,此次分别再见就不知何日了,长这么大咱么还没分开过那么久呢。”
清扬亦是动容。这才是个开始罢——女儿家们一起长大,转眼却要各分西东。
“那我可要先于你们见识别处的风土人情了。下回再见,不知你们得有多羡慕。”清回压住酸涩,捡些轻松的话头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