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明的回礼(第1页)
稍微给点颜色,他们的反应就不一样了。这不正是说明他们心里有鬼吗?回味着今天的种种,朱元璋愈发高兴。嗯,胡惟庸这办法确实不错。既展示了大明的实力,又不留话柄,一切尽在不言中,实在高明!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说不定还得再用一次!此刻的朱元璋,早已没有了殿上的威严,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他捧着碗,斜着眼瞄着下方,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着饭菜,心里却在盘算着。这些使臣中,谁会是第一个识趣站出来的呢?不多时,高丽使臣李默修率先坐不住了。“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高丽使臣李默修代我主向您致意!”“嗯,李使臣,有何事?”朱元璋虽然心知肚明对方要说什么,但该走的程序还是得走。接着,李默修作为高丽使臣,开始了一连串极尽谄媚的恭维。最令人无语的是,他竟然又掏出了一封国书。他并未交给前来接手的太监宋利,而是自己直接展开念了起来。内容极其简单:高丽愿意永久臣服大明,唯大明马首是瞻!念完后,他还特意转过身,让一众使臣和大明朝臣亲眼过目。这封墨迹未干的国书,上面加盖的虽然不是高丽王印,但高丽使臣印、李默修私印,再加上他的亲笔起草和签名……这些已经足够表明诚意了。说白了,高丽使臣是彻底被吓怕了,今天所见的一切几乎要把他吓死。当他看到城下那支浩浩荡荡的军队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样的军队,高丽拿什么对抗?高丽作为大明的邻国,与大明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多。而李默修作为高丽大族子弟,清楚大明在北境的军队若有心,可以直接突进高丽。也就是说,大明一直有能力和实力跟高丽打一场灭国之战,只不过大明皇帝没有发话而已。如今大明皇帝的种种表现,却在明确告诉他:别跳!跳就死!那他还有什么好说的?不赶紧拍拍马屁,难道真要等死吗?一旁的其他使臣见高丽使臣如此迅速地表态,不仅没有露出半点鄙夷,反而纷纷出声咒骂。尤其是东瀛使臣反应最为激烈。因为谁都知道,在一众使臣中,最跳、被大明针对最厉害的就是东瀛和高丽两国。如今高丽先服软、臣服了,岂不是意味着东瀛将独自承担大明的压力?东瀛使臣小五郎低声咒骂后,毫不迟疑地紧随高丽使臣的步伐,起身表达忠诚。其余国家的使臣纷纷效仿,此时的态度与先前大不相同。之前他们虽表面臣服,但心中仍存异念。如今却完全不同,他们心服口服,不敢有任何小动作。朱元璋放声大笑。这才是真正的上国风范,四海之内,蛮夷俯首。这些国家就像那些大臣一样,不时需要敲打。不过,朱元璋此时也在思考一件事。是否该修改那不征之国的祖训?眼下看来,这些番邦倒是安分了。可他们能安分多久呢?将来子孙们若不能动武,岂不麻烦?(本章完)------------宴席再盛,终有结束之时。尽管朱元璋看得心满意足,文臣武将们兴致勃勃,宴会终究还是要散场。今日心绪如过山车般起伏的使臣们,终于离场。不过,他们此刻还不能休息。他们必须赶紧写一份详尽而郑重的奏报,快马加鞭送回祖国。今日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的决定,都是头等大事,必须上报!最重要的是,他们得劝诫国主,万万不可与大明为敌!你们虽在国内,但我们还在明国。大明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但这规矩也得看心情啊。若你们在背后跳得太欢,岂不是我们这些使臣首当其冲?所以啊,你们务必老老实实!皇宫。使臣们和大多数朝臣离去后,胡大老爷慵懒地扭了扭腰,顺便环视宫殿。哟!有意思啊!眼下坐在这的,正是大明真正的统治核心。朱元璋、李善长、杨宪、刘伯温、六部尚书……可以说,只要这些人共同做出一个决定,大明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因为这些人,正是当下大明皇帝朱元璋真正行使权力的延伸。朱元璋本就性格强势,此刻在座的又都是他的亲信,他自然无需掩饰。他毫不避讳地称赞着胡大老爷。“惟庸!好一个惟庸啊!”“哈哈哈,你这办法果然妙!”“咱们这些人里,就属你能想出这样的主意!”“哈哈哈,虽然没有一句威胁的话,但字里行间都在传达我大明的态度!”“好啊!”“看看那些番邦使臣战战兢兢的样子,咱心里真是痛快!”,!胡惟庸听到朱元璋的夸奖,也没有故作谦虚。在朝堂上,他或许会谦逊几句,但在这里都是自己人,何必装模作样?于是,胡大老爷也爽朗一笑。“嘿嘿,臣觉得,咱大明就是要让他们敬畏,而不是让他们惦记!”“要是他们没称臣时惦记咱,称臣了还惦记咱大明,那这称臣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啊,该敲打就得敲打,还得下重手,让他们好好清醒清醒!”胡惟庸这番话一出,朱元璋连连点头。没错没错!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说实话,对于他这个出身农户的人来说,他的价值观一直非常朴实,甚至可以说是质朴。那就是,做事总得为自家捞点好处。他以前总觉得,番邦称臣、纳贡,自己也就挣点面子。可如今看来,嗨,什么面子不面子的。瞧瞧惟庸这办法,面子里子都有了,多好。听着朱元璋与胡惟庸君臣之间的融洽交谈,以及朱元璋毫不掩饰的盛赞,一旁的李善长嫉妒得脸色都有些扭曲了。他不得不赶紧低下头,以免自己的表情被其他人看到。毕竟,他再怎么心里不舒服,也不能表现在脸上。哪怕明面上他们已经翻脸了,可胡惟庸毕竟曾经是他的学生!而且,自己这位学生的成就,确实出类拔萃啊!胡惟庸之前就是,绝非那种毫无权势的泥塑木雕。当时的胡惟庸掌权时,他的威势比如今的李善长还要耀眼。如今李善长虽也坐到了同样高位,但他身边的牵制比胡惟庸多了不少。而李善长心里最羡慕的,莫过于胡惟庸能顺顺利利从宰辅之位退下,如今更是风光无限。瞧吧,胡惟庸的侄女差点成了当朝太子妃,他自己也是恩宠不断,明明不再是,可偏偏在皇宫里反而更加自在。就连朱重八有什么事也:()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