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番邦小国就是欠敲打(第1页)
然而,这番话却清晰地揭示了今日的目的。咱便是来的!你们且仔细看着!胡惟庸嘴角微扬,心想老朱这次是真动了狠心。平日在外人面前少用的“咱”字今日一概不见,满口“朕”字,显得格外郑重。朱元璋话音刚落,一旁的宋利向前一步,高声喝道:“式,起!”鼓声顿时如闷雷般响起,震耳欲聋。城墙之下,徐达身着暗银铠甲,手持宣花大斧,率领一队精锐骑兵,以二十人为一排,整整齐齐踏着鼓点而来。这群骑兵,身形魁梧,铠甲严实,披风鲜红。虽只有四百人,却与徐达一道,步伐整齐,丝毫不乱。四百零一人,没有一丝杂音。胡惟庸看着眼前景象,心中陶醉,故意高声“好心”解释道:“走在最前方,向陛下致意的,正是我大明魏国公徐达徐天德!”“天德自古追随陛下左右,功勋卓着。”“绩,天德堪称悍将,当之无愧的国公爵位。”“当年陈友谅兵锋何等锐利,还不是被天德正面击溃?”“张士诚又如何?元末雄霸一方,结果如何?”“陛下命天德为将,率二十万大军,硬生生拿下张士诚!”朝廷上下,无人不知,陕甘、岭北、塞外的广袤疆土,皆由天德铁蹄踏破!天德统兵打仗,讲究的是刚猛直达,论起那些七绕八拐的计谋,他一概不闻不问,只认准一个道理:先砸一拳,后事自消!故而,陛下对其盛赞有加,称其为大明第一悍将,攻城略地无所畏惧,征战沙场无往不胜!朝廷内外,若有不忠之臣,天德必是冲在最前的那一个!说到底,那都是实打实的军功啊……胡惟庸这般意味深长的感叹一出,座下使臣无不胆战心惊。尤其是高丽使者,冷汗直冒,心跳如鼓。不过,胡惟庸话音未落,目光转而落向前方,只见一队步兵正缓缓而来,领头的那个莽夫,不是蓝玉又是谁?“诸位看好了,那个年轻将领,就是蓝玉了!”“他年纪轻,功绩尚浅,但性情之暴烈,却是出了名的。”“屠城这类恶事,他可没少干,陛下也为此没少惩他!”“不过,他打仗的本事,却是毋庸置疑的。”“北元最后的金帐,正是覆灭于他之手。”“西北那些不安分的番邦,也尽数被他诛灭。”“可这家伙的冲动性子,实在令人头疼,不仅灭了人家国,还一路千里!”“啧啧,诸位别太在意他,这莽夫除了打仗,几乎没什么本事!”胡惟庸虽是骂个不停,但众使臣却越听越心惊胆战。而朱元璋的嘴角,却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紧接着才是今日压轴大戏——大明的火铳队即将登场。(本章完)------------火铳!瞧见新到的部队肩扛黑黢黢的铁管,大步踏来,胡惟庸内心顿时激荡不已。咱中原王朝的正统火器营啊,终于登场了!实则,中原王朝在热武器的运用上从未落后他人。早在元朝,火器便已出现在战场之上。然而,黄金家族及他们的子民受游牧传统之束缚,抑或是骨子里的傲慢,始终坚信手中弯刀与弓箭的威能。再加上火器这东西,本就是汉人中的能工巧匠所发明造就。因此,在元朝时期,火器虽然已经开始在军事中发挥作用,但其发展并不算迅猛。然而,到了元末各路义军争夺天下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朱元璋这一支军队,对火器的钟爱显而易见。无论是单人使用的火铳,还是攻城掠地的火炮,朱元璋都极为青睐。每一次一炮轰塌城墙的景象,都让朱元璋欣喜不已。正是因为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对火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明建国后,对火器的重视程度自然非同一般。如今迎面而来的这支火铳队,正是大明军队中的正规部队。他们不仅仅会放枪!实际上,他们的近身搏斗同样娴熟。不过,眼下并非是为了吹嘘士兵们在近身战中的精湛技艺。能够砍杀,那并不值得特别炫耀。即便是那些小国,也总能凑出几百个能打能杀的人。因此,若仅仅谈论这一点,真不足以震慑他们。这也是为什么之前的骑兵、步兵两个方阵经过时,胡惟庸只介绍了领兵的大将。士兵们的表现并无太多可说的。或许在这些外邦眼中,大明若没有如此精锐的骑兵、步兵,那才是不正常的。但吹捧领兵大将就不同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古话,不仅大明人熟知,那些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人也没有不知道的。他们太清楚一位出色的猛将、无敌统帅对一支军队的提升有多大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然而,眼下的火铳队,就不能再吹捧领兵的将军了。“诸位,你们现在所见的,正是我大明的火铳队!”“对于大明军队而言,火铳以及其他火器,乃是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弓箭虽然好用,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合格的弓箭手。”“况且,培养一名合格的弓箭手,不仅需要门槛和天赋,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可火铳就不同了!”“火铳的制造虽然耗费不低,但也谈不上太过惊人。”“关键在于,仅仅几个月的训练,就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火铳手!”说到这里,胡惟庸意味深长地扫视了一众使臣,微微一笑。“众所周知,若是集中一大批弓箭手,连续发射弓箭,确实能有效打击敌人。”“弓箭手培养不易,即便是最好的弓箭手,最多二十箭,便力竭难继。”“那火铳呢?”“大明立国之初,就已配备上万支。”“这还不包括其他火炮。”“两军对垒时,本官敢断言,我大明的火铳队,百步之内可连续射击。”“甚至,连续射击一两个时辰,也不过是多消耗些而已。”“又有多少军队能承受我大明火铳队一两个时辰的攻势?”说话间,城墙下的火铳队按计划展开了演练。只见原本整齐排列的火铳手,取下肩上的火铳,迅速变为三排。随着指挥的一声令下,第一排火铳手率先。射击后,他们立即后退。第二排火铳手上前一步,蹲下,。待第二排火铳手退回装填时,第三排火铳手早已上前、蹲下、。使臣们望着城下连绵不绝的枪声,目瞪口呆。先前胡惟庸的描述已让他们心惊,此刻亲眼目睹这一幕,更是胆寒。火器?大明何时拥有如此神奇的火器?这种火力覆盖、连续打击的方式,简直匪夷所思。在使臣们眼中,明军所展示的,堪称逆天神兵利器。他们却不知,这不过是根据胡惟庸的建议稍作调整、临时训练的成果。若让他们见识到永乐大帝朱棣时代全世界首支全火器配备的“神机营”,恐怕会吓破胆。显然,到了此时,所有使臣都明白,为何大明皇帝在觐见后特意带他们来此。就是为了让他们见识大明的兵威,让他们明白得罪大明的后果。骄兵悍将、神兵利器……这一切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毫不掩饰!为何?因为大明凭的是真正的实力碾压,而非投机取巧。这是大国的底气!这是上国的从容!看看眼前这群使臣的模样,就明白了。即使火铳队已经退场,他们依旧未能回过神来。朱元璋也是个善于揭人伤疤的,明明众人都看得出这群使臣正在瑟瑟发抖,他却依旧淡定地问道:“诸位,咱大明的火铳队,可还入眼吗?”使臣们相互对视,随后战战兢兢、老老实实地对大明的火铳队大加赞赏。聪明一些的,已经开始拍朱元璋的马屁了。见到这番情景,朱元璋终于满意了。“现在想想,还是惟庸有远见啊!”“眼下这般多好,既涨了咱大明的面子,又震慑了一众外夷。”“也是时候让他们明白,咱不去攻打他们,不过是懒得理会罢了。”“若是得寸进尺、胆敢犯上作乱,那咱可就得下重手了!”至此,一场简短的外交便告一段落。心情极为愉悦的朱元璋,索性邀请众使臣继续回宫殿宴饮。而一众使臣则小心翼翼地紧随大明官员,半句多余的话都不敢说!那模样……啧啧,显然是吓得不轻。(本章完)------大明作为正统的中原王朝、汉家文明,自然秉承着汉家的传统。这不,无论你私底下是善意还是恶意,只要你表面功夫做足了,一场宴饮是少不了的。说白了,咱汉家文明,历来:()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